????因烹調雞塊時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小杯,不放湯水,用炭火將雞塊燉熟,故名?!?span>三杯雞”的來源,據說是廚師在外地偶然發現,回昌后,烹制方法又作了改進,調料中增加了香蔥、生姜等,用小砂鍋加蓋放在炭爐上慢火燉制。上桌后滿座飄香,砂鍋內雞塊色澤發紅,雞肉鮮美,湯汁香醇,且為原味,深受歡迎。
特點
色澤金黃、味道香濃
原料
嫩仔雞1只(重約1250克)、生姜10克、香蔥10克、豬油100克、醬油100克、客家米酒100克、香菇10克
制作方法
1、將雞宰殺去毛,剖腹去內臟,洗凈,剁下頭、腳,雞身剁成1.5厘米見方的塊。將雞肫、雞肝洗凈,與雞頭、腳一同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全部用砂缽裝好。
2、將香蔥打結,姜塊拍松和豬油、醬油、甜米酒(各一杯)一起倒入砂缽內先用中火燒沸。再用文火燉20分鐘,至鹵汁收濃,揀去蔥、姜,連鍋端上餐桌即可。
文化背景
三杯雞是江西傳統名菜,為北京奧運會指定菜品,起源于寧都。相傳有一戶農家,姐弟二人相依為命。因生活貧困,弟弟要外出謀生。臨行前,姐姐將家中僅有的一只母雞殺了,剁成塊,連同內臟裝在砂缽里,苦于無調料,只放些米酒、豬油和醬油與雞同煮。不料燒沸時香氣四溢,驚動了在官府做廚的熊某。他登門拜訪品嘗了一塊雞肉,其味甚美。熊某當即求教,并加以改進和完善,用于酒宴,深受贊譽。從此,三杯雞名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