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米又名“冷水白”,古時稱之“銀珠米”。據說,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據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撰《麻姑山志》記載:“銀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時取之作貢,今山多系他種,銀珠米者,亦鮮矣!”。麻姑米色白如銀,粒似珍珠,煮飯易熟,香氣撲鼻,營養豐富。此米有一獨特之處:用其做飯,松軟而韌;用其煮粥,香甜稠粘,回味無窮;用其制粉,爽滑可口;用其釀酒,香氣濃郁,口味甘醇。具有抗病、抗寒的特性。
產于南城縣麻姑山風景區余家源村的麻姑米又名“銀珠米”,是當地農產品的一張“名片”,具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據清朝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山志》記載:“銀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時取之作貢,今山多系他種,銀珠米者,亦鮮矣!”麻姑米其色白如銀,粒似珍珠,煮飯易熟,香氣撲鼻,營養豐富,具有抗病、抗寒的特性。
據悉,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縣就欲擴大該品種的種植規模,使之成為當地真正的一項富民產業,但因受特定環境條件以及品種種性的遺傳所限,麻姑米在全縣僅麻姑山一帶有不到1000畝的栽種面積,畝產最高不超過300公斤,全縣麻姑米總產量一直徘徊在25萬公斤左右,投入市場的更是少之又少。
江西麻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專門組建了三個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17個麻姑稻種植基地,并形成了大米、米粉、糖漿三大系列產品,公司2002年就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通過HACCP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10年被授予全省放心糧油“示范加工企業”,產品先后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江西省名牌農產品”、“江西省著名商標”,第八屆中國優質米博覽會“金獎大米”等榮譽,產品銷往國內各大中城市、超市、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消費者青睞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