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全國旅游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1號公告,《公告》稱,在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的暗訪檢查中發現,部分五星級飯店的衛生和消防安全問題嚴重,必備項缺失、設施設備陳舊、服務不規范問題突出。
根據相關規定,江西泰耐克國際酒店等9家飯店被取消星級飯資格,吉林長春名門飯店等6家飯店被要求限期整改12個月。
1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南昌市紅谷灘區的泰耐克國際酒店,酒店負責人熊煥英告訴記者,這次“摘星事件”,其實是他們在2018年,由于酒店的經營戰略調整,主動要求的。
熊煥英表示,《公告》的中稱這次“摘星”的原因是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的暗訪檢查中發現,酒店的衛生和消防安全問題,這和他們酒店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更何況,即使是這些方面沒有達標,也有一個12個月的整改期,不至于到“摘星”的地步。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管理部的工作人員也證實,泰耐克國際酒店是主動要求“摘星”。熊煥英解釋,酒店18年提出的“摘星”要求,到現在竟然以這樣一則公告的形式被“通過”,可能是因為國家機構調整,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門,把19年星評委的工作暫停了,導致了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市場發展多元化星級酒店掀起“摘星潮”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國新指出,如今泰耐克主動“摘星”,并不意外。星級飯店的評審起源于上世紀的90年代,當時飯店業發展很快,但是高端酒店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抓手,星級飯店評審標準的推出和星級飯店的評審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飯店業的高速的發展,用一個標準來要求全國的的酒店,顯然不能適應市場的多元要求。
曹國新還表示,酒店“摘星”與否,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酒店業多元化發展的結果。酒店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深耕細分市場。比如泰耐克國際酒店,它的特點它是一種商務會議型酒店,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商務和會議設施上的優勢,打造新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