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縣港口鄉位于羅霄山脈北端東部的深山,5個村子屬修河源頭保護區,林地面積1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3.8﹪。為保護修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港口鄉積極落實禁伐工作責任,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
一是種植有機紅薯。港口鄉赤洲村種植了70多畝的紅薯,并且加工成紅薯粉。據悉,一畝地能生產紅薯粉375公斤,售價達到7500元,村民收入頗豐。
二是養殖果子貍。港口村英朝村黨員王義華養殖果子貍,周期短,見效快,不愁銷路,平均養一只果子貍的純收入可達600元。該村朝村黨支部看中養殖果子貍的項目,把產業扶貧的30萬元作為股金入股養殖場,占50%股份,村里的這些股份分紅后,60%分給貧困戶,40%留存為村集體收入。日常管理由王義華負責,但有用工需求時,貧困戶優先,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發展林下經濟。港口鄉牢牢抓住山區特色,發展林下經濟,利用原來山林的間隙,推廣種植黃精、白術、茯苓等中草藥。在對口幫扶單位的支持下,給有需要的貧困戶贈送一對小黑山羊,或兩桶蜜蜂,帶動貧困戶養殖致富。
近日,港西公路開工建設,港口鄉至銅鼓縣城可節約近2小時車程。港口鄉英朝橋、下坪橋已進入驗收階段,3條組級公路正抓緊修建,鄉政府通往縣城的道路也正在拓寬。屆時,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港口村的鄉村旅游產業必將實現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