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和建設優美城鄉環境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提高我省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營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現就開展全省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工作方針,通過深入開展公路路域環境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完善優化全省公路基礎設施,使公路通行更加順暢;深入實施公路綠色生態提升工程,使公路環境更加優美;集中清理違法搭建、違法占道經營,依法打擊損毀公路違法行為,消除“臟、亂、差、堵”等現象,使公路路域環境更加舒適;加大對違法超限超載超速超員客貨運車輛、非法改裝貨運車輛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交通安全客貨運車輛的治理力度,使公路通行更加有序;進一步建立健全公路路域環境和通行秩序治理的長效監管機制,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提供良好的公路運輸保障。
二、整治范圍及目標
整治對象為全省所有公路,整治重點為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
(一)路域環境整治。
范圍包括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區以及建筑控制區以外可視范圍。努力實現公路沿線路域環境“八個無”目標(交通標志前后500米無廣告、無違法建筑物和地面構筑物、無違法搭接道口和占地挖掘公路、無違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設施、無違法非公路標志、無路基路肩邊坡非法種植物、無擺攤設點和打谷曬場、無公路用地范圍內堆積物),營造暢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環境。
(二)公路通行秩序整治。
范圍包括所有在我省干線公路上行駛的客貨運車輛(重點是3軸及3軸以上貨運車輛和大型客車),通過加大對客貨運車輛違法超限超載超速超員行為的查處力度,有效遏制違法超限超載超速客貨運車輛、非法改裝貨運車輛繞行低等級公路,逃避治超站點檢查的行為,發揮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不同的運輸功能作用,營造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公路交通環境。
三、整治內容
(一)公路基礎設施整治。嚴格按照各等級公路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和規范,全面排查和整治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統、防護工程、橋梁、隧道、交通安全設施、環境保護設施、通信監控設施和隧道通風、照明、消防、逃生設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保障其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和安全保障水平。等級公路各項技術指標不能達到相應最低技術指標要求的應盡快改造,確保技術性能達標。以行車安全防護為導向,大力實施危橋改造工程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整治完善安全防護基礎設施,完善通航河道跨越橋梁通航標志設施,提升公路橋梁、高路堤、臨水臨崖路段和隧道公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等級。
(二)公路路面環境整治。依法取締各類違法占道經營、占道曬糧、沿路串賣、馬路市場,整治違法占路經營、擺攤設點等行為,清除各類占道堆積物。對公路兩側的建筑材料、煤場等散裝貨物集散地和建設工地進行清理規范,做好防護措施,防止造成公路污染和其他環境污染。出入口要實行硬鋪裝和水沖洗,散體物料運輸車輛須沖凈車身車輪,采取密閉措施確保無灑漏脫落才能進入公路行駛。
(三)公路沿線標志標線和交通安全設施整治。開展路域范圍內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和穿越公路行人過街設施使用情況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重新設計并整改。完善和規范公路標志設置,增設展示地域自然、人文景觀、公路服務設施和宣傳交通安全文明等行業統一標志標牌,全面優化美化公路出行人文環境。對公路沿線非公路標牌,包括在路內以跨路門架等形式占用設置、在路外擅自設置或未按規范要求設置,以及彎道內側設置明顯影響行車視線的,必須依法拆除或遷移;對經許可設置但已破損陳舊的,要責成設置者限期刷新整修。對路域范圍內居民房屋、圍墻等設施上的廣告、非公路宣傳標語要進行覆蓋或清理,對公路沿線誤導行車或影響視線的商業性廣告標語要進行覆蓋或拆除。
(四)交叉路口整治。平交道口及接入口設置要規范,平交道口要保證視距良好,間距合理,無遮擋視線的障礙物,干線要設置警示標志和道口標柱,支路要設置減速讓行或停車讓行標志,明確主路優先通行權。干線公路之間、干線公路與其他縣道的交叉道口要設置指路標志;道路接入干線公路的交叉口要進行硬化,硬化長度不少于30米;要在鄉道道口處設置減速帶。公路沿線各企事業單位包括工程施工單位、廠礦企業、廢舊品收購點、垃圾填埋場、煤炭集散場等要負責做好開設道口的硬化和衛生保潔工作。對公路沿線的加油站、商業店鋪等倚路經營的非公路設施,以及與公路平行的場院要通過隔離墩或連續綠化平臺實施有效隔離,做到出入口與公路搭接規范。
(五)公路綠化景觀整治。對公路綠化帶和分隔帶,要因地制宜,突出綠化特色,堅持人工造景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堅持“栽、管、護”相統一,進一步優化完善設置。高速公路要以打造昌銅高速公路綠色生態百里畫廊為示范,按照“黃土不見天、巖石不露背、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總體要求,實施全面覆綠改造提升工程,努力打造全國綠色高速公路“江西樣板”。普通公路要以助力美麗生態江西建設為重點,采用喬、灌、花、草等多種植物綠化,及時清除病死樹木,加強對綠化帶的管護,達到“樹種多樣、四季常青、花草成片、層次分明”的效果。穿越城區路段的綠化帶和分隔帶,要會同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共同實施,提升綠化、美化和景觀化效果,并與周邊整體景觀相協調。對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中央分隔帶開口過多的,要依據相關規定予以封堵。
(六)過鄉鎮村莊路段整治。公路過鄉鎮、過村莊路段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劃和管理要求,綜合治理公路兩側新建集貿市場、廠礦企業、學校、開發區、住宅等,做到路宅分離、建設規范。加大街道景觀環境整治力度,進行必要的亮化、綠化和美化。對廢棄建筑物、破舊建筑物要盡量予以拆除,無法拆除的做好遮擋、清潔、粉刷工作。要清理亂貼亂畫、亂吊亂掛現象和破舊牌匾,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規范統一各類指示牌、標志牌、廣告牌匾等,達到整潔、大方、美觀的效果。結合道路升級改造及大中修工程,統一規劃鎮村段的排水設施,滿足公路和市政排水需要。過鄉鎮、村莊路段原則上應取消明溝式排水設施,逐步改為暗溝連通鎮村外自然排水體系,由地方政府實施鎮村段排水設施改造并負責日常養護。
(七)公路建筑控制區整治。對各等級公路、公路用地、橋下地面及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的違法建筑、違章搭建、違法地面構筑物依法全面予以拆除,全面整治修復公路排水系統。查處和清理公路兩側、橋梁上下游、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等安全保護區內的違法采礦、采石、取土、采砂以及其他違法作業行為,規范公路沿線加水站(點)和修理廠。
(八)公路通行秩序整治。全面排查公路橋梁技術狀況,確定現行荷載標準,在合適地點設置荷載標準標識牌和通行指示牌。深入開展客貨運車輛超限超載超速超員治理工作,堅持以固定治超站點為依托,在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時段開展流動治超,利用移動檢測設備進行檢查,建設貨車超限超載動態自動監測系統,努力提升科技治超水平。根據道路等級和行車安全要求,分車型設定相應行駛限速標準。在合適地點設置客貨運車輛行駛速度標識牌,加強公安交警路面執法,大力整治客貨運車輛超速行為。
四、時間安排
本次整治工作從2017年11月開始至2018年12月底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調查摸底階段(2017年11月)。各地、各部門根據本方案確定的整治內容和工作標準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摸清各路段當前存在問題和不足,對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的各種違法建筑物、地面構筑物、非法設立的非公路標志以及影響行車安全和公路環境的各類設施登記造冊,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職責和時間節點,確定整治工作的責任和獎懲機制。
(二)集中治理階段(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各地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針對前期摸底、日常監督檢查、群眾舉報發現的問題,全面啟動整治工作,采取多部門聯動等方式,集中治理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要合法合規,因地制宜,注重成效。要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推動整治工作深入開展。
(三)總結提高階段(2018年12月)。各地在專項整治工作中提煉有效措施和辦法,認真總結經驗,梳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鞏固整治行動成果,建立健全公路路域環境及通行秩序整治的長效機制,大力提升公路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
五、有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全省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協調機制,由省交通運輸廳和省公安廳聯合成立全省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整治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并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設區市政府對轄區內整治工作負總責,公路沿線縣(市、區)政府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管事、誰負責”原則,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要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細化部門職責分工,合理安排治理內容、工作進度。要在人員經費等方面對整治工作給予保障,確保整治工作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
(三)強化輿論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對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路沿線人民群眾路域環境保護、護路愛路意識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意識,為整治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根據路網功能定位和技術標準,及時向社會公告公路橋梁限載標準,引導大重貨車行駛高等級公路。
(四)加強監督考核。將公路路域環境及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體系,重點對責任落實、工作效率、治理效果、政策保障等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強化督查結果應用,將治理工作開展情況與交通項目建設養護計劃補助資金安排掛鉤。對治理工作組織實施不到位、崗位工作落實不到位、治理成效不明顯的地區,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