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井岡山這座被山水與人文浸潤的革命圣地再一次引來世人矚目。由江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委托清華大學開展的2016年度江西省游客滿意度調查中,井岡山在全省重點調查的40個景區中繼續排名第一。這已是井岡山連續6年獲此殊榮。游客的滿意度正成為井岡山旅游的又一個“金字招牌”。
細微之處見真章。在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為游客提供更動心、稱心、暖心、安心、順心的“五心”級服務道路上,井岡山從“微”處入手,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
活用紅色“微元素”動人心
“這是一場觸動心靈的旅程。在這里,我終于真正體驗到了紅軍生活,白天扛著紅旗、挑著扁擔、穿著紅軍服走了一段挑糧小道,進行了野營拉練、作戰行軍,晚上觀看了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這些經歷讓我對這段紅色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讓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仰而奮斗的精神?!币晃粊碜陨钲诘?0后小伙動情地說。
近年來,井岡山充分利用獨特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采用情景再現、體驗式游覽等方式,讓紅色旅游景點“活”了起來,讓游客的心靈與歷史展開了零距離對話。在全面打響“井岡模式”的紅色培訓品牌上,井岡山始終在與時俱進,創新而為:堅持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引入現代培訓理念,成立了“毛秉華工作室”、井岡山精神宣講團等專業化宣傳隊伍;打造了一批由黨史專家、紅軍后代、先進模范、扎根老區的知青代表組成的義務教員團隊;開設了《永恒的信念》《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等一系列精品課程;加大了與國內知名高校的合作與交流力度等。
“以史育人”“以情動人”,游客在“不虛此行”的贊嘆中感受心靈的震撼和洗禮,收獲深切的感悟和啟示。
搭建基礎“微載體”稱人心
景區wifi全覆蓋、建設55座旅游廁所、統一人性化特色化的景區標識標牌……井岡山按照強化配套功能,拓展發展空間的思路,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最大限度滿足游客需求,實現“無障礙旅游”。
以實施景區點改造提升工程為載體,推進南山、杜鵑山、大井舊居、天街等景區(點)設施改造,大力改善各景區內的游覽條件;以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功能為載體,推進羅浮片區綜合開發、草坪紅色文化廣場、白銀湖游客服務中心和停車場、自駕車營地項目、旅游廁所等項目建設,使景區配套服務設施更加齊全、功能更加完善、運行更加良好;以優化生態環境為載體,全力開展景區排污專項整治,繼續實施“三清三改”工程,在茨坪城區和主要進山公路以及景區道路沿線加強環境衛生、綠化、美化、亮化的常態化無縫隙管理;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推進“智慧井岡山”建設,建立大聯動指揮中心,組建井岡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打造一個以服務游客為核心,集線上線下銷售、景區管理、景區建設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智慧旅游平臺。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一系列大手筆、大運作,讓這里的旅游得到了質的提升,贏得了游客的高度認可。
塑造品牌“微服務”暖人心
“給外地游客講‘八角樓的燈光’的故事,我覺得很自豪!”每到節假日,井岡山龍市小學六年級學生盧柯羽都會自告奮勇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紅色景點給游客義務講解。這些紅色小導游們用他們稚嫩的聲音、生動的表情將井岡山革命歷史、井岡山精神傳遞給每一位游客,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深受游客歡迎。而這僅僅是井岡山提升旅游服務的一個生動縮影。
“無論是景區工作人員還是志愿者都微笑相對、熱情服務,讓我感覺心暖暖的,為你們點贊!”來自山東的游客李先生在龍潭景區的“連心墻”上留言。
好服務收獲好口碑。為強化景區服務質量,井岡山推行旅游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把規范化、精細化的標準體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開展“微笑之星”“服務明星”“巾幗英雄崗”等服務評比,實施紅色經典講解提升計劃,樹立旅游服務行業標桿,激發員工創先爭優積極性,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設置游客意見征詢箱和投訴電話,接受游客和社會監督,促使服務人員更加主動熱情、優質高效地服務游客。
提升環境“微品質”安人心
記者隨意走進公路沿線的農家餐館,只見家家都制作了用餐價目表張貼在顯眼的墻壁上,餐館內都收拾得干干凈凈。見到有客人進門,服務員總會第一時間端上熱茶,喜笑顏開。從廣州過來的游客黃先生一家用完餐贊嘆道:“這里都是明碼標價,價格也很公道,讓人覺得很安心。”
市場環境變好了,游客投訴變少了,這得益于井岡山在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上的不懈努力。成立景區行政執法處,深入推進旅游區綜合執法;開展旅游聯合稽查工作,對黑車、黑導、追客拉客、逃票、套票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進行專項整治;積極推行消費價格“明碼標價和價格上墻”制度;時刻繃緊安全弦,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嚴防各類旅游安全事故的發生;暢通旅游投訴渠道,及時解答游客咨詢和建議。2016年查處侵害游客權益行為20余起,實現旅游安全零事故,旅游投訴受理率達到100%。
加速全域“微聚變”順人心
時下雖是寒冬,可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里仍是熱鬧非凡:打糍粑、品農家菜,看客家特色小屋……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在這里盡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農家樂趣。如今這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貧困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井岡山鄉村旅游的又一張美麗“名片”。而這種變化正是井岡山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的精彩掠影。
如何下好“全域旅游”這盤大棋,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井岡山謀定而后動,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理念,全力做好“旅游+”“茨坪+”兩篇文章。推進以茨坪為中心,梨坪、羅浮、拿山廈坪、黃坳、龍市、茅坪6個區域為輻射的“1+6”特色旅游小鎮建設;豐富旅游產品體系,不斷探索旅游與鄉村、農業、文化、體育、扶貧等深度融合,走出一條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多產業、多業態大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推進“大井岡旅游經濟圈”、贛西湘東大旅游圈建設,將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實現區域聯動。
“擼起袖子加油干”,井岡山正以一種昂揚奮發的姿態,敞開懷抱,廣迎四方賓客,誠待天下賓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