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和縣蘇溪鎮被評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鄉鎮,全省共有20家單位入選,蘇溪鎮為吉安市唯一入選單位。
這要得益于近年來,泰和縣打造蘇馬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帶,示范帶按照“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理念和美麗鄉村“五美”建設工作目標要求,突出村莊“七改三網”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房舍屋頂和墻面,培育特色產業,美化人居環境,彰顯廬陵民居“青磚、黛瓦、馬頭墻、坡屋頂”的美麗鄉村格局。
如今在蘇溪,“青磚黛瓦坡屋頂,飛檐翹角馬頭墻”的房屋讓人眼前一亮,一條條筆直的村道,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綠化樹木……
“一到假期我們會經常來這里走走看看,感覺非常漂亮,山好水也好,環境更好。”帶著家人來蘇溪鎮上彭村蘆子洲游玩的王女士如是說。蘆子洲自啟動建設以來,先后投入190多萬元,通過清淤泥、圍竹籬笆800多米,建游步道1500多米。一個昔日的小小漁村,而今成了一個集生態美、紅色文化和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郊野公園。蘆子洲植被蔥郁,兩江水環繞,山水呼應,生態環境非常好。這里的村民就像住在公園里,建筑別致,村道硬化,垃圾無害化處理,村落社區服務全村男女老少,戶戶庭院栽花種草,人人崇文尚德愛生態,住房面積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等等。
許多村民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贏得不少城里人羨慕的目光。蘇溪鎮旗山村新農村建設點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做到不砍樹、不填塘、不推山,保留了村中原有的風貌,并深挖該村忠孝禮義等厚重的歷史文化。結合清潔工程,大力完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新建日處理污水40噸的生態污水處理池1個。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當地引領大部分村民種植楊小26面積約6000余畝。積極探索“互聯網+”的銷售模式,引入農村E郵電商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線上線下聯動銷售,年收入達500多萬元。同時,該村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健全村落社區民主管理制度,引入田教授課堂,拉近了黨員干部、田教授同村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