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旅發委主任丁曉群在談到全域旅游時認為: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空間和區域范圍內,把旅游推到空前受關注的位置上,由過去的跑龍套、群眾演員轉而升級為主要演員,這是旅游業的大機遇和大挑戰。
統計顯示,我國2015年共有41.2億人次國內或出境游,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研究發現,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已經超過了教育、銀行等產業。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國家旅游數據中心測算數據則顯示,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部分。
成為主角的旅游業,如何唱好全域旅游這臺戲?丁曉群認為,各地政府有五個指向要把握好。
第一是提升全域旅游的戰略地位。即強化旅游業對公共資源的調控能力,政策保障體系,規劃融合貫通體系。第二是凝聚全域旅游的創建全力。就是在黨委、政府的統帥下,鼓動、串接相關部門為旅游服務,形成有效的合力。第三是完善承載旅游的公共體系。利用大交通網絡、大數據體系等提升游客交通體驗。第四是推動無縫旅游的產業融合。由政府主導,激活企業核心作用,依靠市場力量煥發企業活力。第五是優化文明旅游的發展環境。改善社會對旅游的認識、引導評價向良性演進,多正向激勵。
丁曉群認為,全域旅游雖然由各地的旅游部門倡導和推動,但如果只憑一部門之力,將難以成就這一宏大的夢想。為應對全域旅游帶來的挑戰,丁曉群為旅游部門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是旅游景觀全域優化。通過打造景點和線路形成多種點線聯合,同時為旅游產品注入體驗性、文化性等美感內容。第二是旅游機制全域創新。在法規層面、工作層面、利益層面、監測評價層面等優化創新,便于解決旅游問題。第三是旅游功能全域融合。通過多規融合、多渠共同、多力疊加、多項印證等手段,讓綜合效益評價成為衡量旅游業貢獻的指標。第四是旅游品牌全域共建。推廣全域內的正能量、好新聞,維護旅游品牌,號召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全民維護,從而實現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