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內機器轟鳴、一派繁忙;稻田里禾苗蒼翠、長勢喜人;景區內天藍水清、人山人?!蒙沓跚锏嫩蛾柎蟮?,處處感受到綠色崛起的脈動。今年以來,鄱陽縣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致力于以產業生態化構建綠色經濟新體系,有力促進了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濕地旅游等產業的蓬勃興起。
該縣圍繞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目標,全力把園區打造成綠草如茵、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區。在產業布局方面,以發展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立足打造中國南方光伏發電之都,把新能源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引進了晶科電力、博達電力、天正新能源、協鑫新能源等多家地面光伏電站項目,總裝機達1000兆瓦,今年開工建設了280兆瓦發電項目,實現了130兆瓦項目的并網發電。同時,大力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重點引導東方豹、波特爾汽摩配、華興科技等3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受益企業之一的東方豹公司如今已擁有7項專利技術,產品涵蓋緊固件、無油軸承、電磁閥、健身器材等多個領域,公司年產值達2億元。1至7月,該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13億元,同比增長9.3%。
溫度低了,自控系統會自動加溫;水分含量低,滴灌系統會自動開啟……在謝家灘鎮海旺公司7個鐵皮石斛種植大棚里,一套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瞬間讓大棚變得“高大上”,成為名優農產品成長的“孵化園”。面對農業發展新形勢,鄱陽縣瞄準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目標,通過全力開展綠色增效示范區建設、養殖污染防治行動、耕地重金屬污染協同監測、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及農業品牌化五大工程,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子。圍繞水稻標準生產、優質農產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快速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目前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元,建成園區面積19.6萬畝,入駐各類經營主體98家、種養大戶628家、引進培育新品56個、示范推廣新技術18項、“三品一標”品牌25個,帶動農民就業1.6萬人。
來到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當快艇在長有桃花水母的珠湖水面劃過,飛濺的水珠如翡翠般晶瑩剔透。該縣依托濕地、湖泊、草原等自然風光和特色文化,秉承“保護—利用—提高”相結合的規劃理念,使公園的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科普、宣教、生態休閑等功能齊頭并進。為了使濕地旅游走向外湖時代,該縣全力推進鄱陽湖大草原體驗區、世華城歡樂海岸二期等重點項目,啟動景區污水處理工程、西岸旅游公路、鄱陽湖房車營地等配套項目;并通過健全“河長制”,推廣達標排放、農牧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綜合治理農村污水,規范湖上旅游行為等舉措,不斷加大對濕地水質的保護力度,讓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變成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吸引絡繹不絕的游人前來觀光。1至7月,濕地公園接待游客260萬人次,同比增長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