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帶動效應不斷增強,文旅消費是促進消費繁榮的重要動力。在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的新階段,我國各地文旅消費逐步呈現復蘇的態勢。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文旅消費的新需求,充分激發文旅消費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活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各地文旅消費復興要重點在五個方面著力。
一、大力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
南昌市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僅是文旅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文旅融合所形成的合力與相關消費業態的緊密融合,文旅消費已經從景區景點拓展到了生活消費的諸多場景,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諸多潮流藝術展、網紅書店、小劇場等進入全國主要城市各大商圈,一些商業綜合體儼然化身為文化藝術殿堂;各種特色美食、非遺項目、街頭藝術表演等在夜間文旅消費街區匯聚,使煙火氣重新回到城市生活之中,以上現象都反映出文旅消費已經深度融入生活場景之中。
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要促進文化、旅游與生活消費緊密融合,積極打造富含空間品質、文化品質和美學品質,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的文旅消費新場景。
二、加快上新文旅消費新業態
上饒市葛仙村度假區
隨著消費升級、技術進步、體驗需求深化,文旅消費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往往成為促進消費的新熱點和新增長點。文旅消費的新趨勢主要體現在體驗方式不斷朝沉浸式、交互式和參與式方向轉型,傳統的“看”景區演化為“玩”景區,并且進一步深化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字孿生“元宇宙”景區。
行浸式旅游演藝項目打破舞臺界限,觀眾作為角色通過移步換景進入劇情場景,極大地深化了觀劇體驗。江西葛仙村“劇本殺+古鎮”等角色扮演參與式景區尤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代表了文旅沉浸體驗的新趨勢,是今后一段時期文旅消費的新熱點。
三、積極培育文旅國潮消費新風尚
滕王閣景區《尋夢滕王閣》實景演出
“國潮”復興是一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轉化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風潮,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對文旅融合的深化有重要意義。在文旅消費領域,許多文旅項目的設計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審美元素、文化元素和故事情節,涌現出了一大批帶有濃郁國潮風的文化品牌,長沙的原創國潮茶飲品牌“茶顏悅色”進入主要街區、商圈、景區和交通站點,西安“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重現大唐盛世文化生活體驗,“漢服游園”成為很多景區景點靚麗的傳統文化風景線。
促進文旅國潮消費,關鍵要在內容創作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文化精髓和審美內涵,同時加以創新轉化,河南衛視2021年推出的《唐宮夜宴》《洛神水賦》、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等作品,為我們提供了范例。
四、靈活運用數字文旅新科技
吉安市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虛擬AR互動
數字科技的迅猛發展,催生出一大批數字文旅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和新場景,為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虛擬旅游、數字沉浸體驗、數字展覽、數字講解、數字文博、數字藏品、虛擬數字人、景區街區元宇宙等諸多新型融合業態。靈活綜合運用數字文旅新科技,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及其場景進行數字化重現,實現數字內容的虛擬仿真化、感官體驗化、虛實交互化,可以極大地豐富拓展文化旅游體驗的邊界、方式和深度,形成數字文旅新業態和新消費方式,是推動文旅消費復興的重要舉措。
五、探索形成文旅消費促進新機制
“云游江西”小程序
應從促進文旅消費的需求側出發,創新文旅消費促進的政策機制和平臺機制。政策機制方面,要綜合運用促進消費政策的“組合拳”,通過文旅消費券、票價減免補貼、彈性假期、活動促銷等方式激發文旅消費需求,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充分發揮文旅消費示范試點城市的示范效應,推出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等文旅消費的空間載體。平臺機制方面,要進一步建好用好各地“一部手機游”等數字文旅平臺,優化用戶體驗,進一步發揮美團、攜程、淘寶、小紅書、抖音等綜合性數字消費平臺的整合作用,打通文化和旅游的行業邊界、管理邊界和市場邊界,形成泛文旅產業消費鏈閉環,充分發揮平臺效應,通過激發消費需求推動文旅消費復興。
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