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系列節目《樟樹國字山大墓發掘記》,逐步向觀眾揭開了江西省樟樹市國字山東周大墓的神秘面紗。
導 讀
國字山大墓是迄今江西地區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東周時期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樹市大橋街道彭澤村洪光塘西南,筑衛城城址西側約300米處的小山頂部。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墓為東西向中字形墓,槨室內部由隔斷和立柱分隔為25個分室,放置有各類隨葬品。主棺為船形棺,位于中部。槨室各部分均使用楠木。
2022年3月18日,2021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樟樹國字山戰國墓葬入選。專家認為,國字山大墓的發掘是繼南昌漢代?;韬钅拱l掘之后,江西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第 一 集
江西省樟樹市國字山,驚現一座東周大墓。在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大墓所具備的“中字形”“25個分室”“一千多件漆木器”等規格特征,都彰顯著墓主的尊貴身份。
歷史上,這里曾被吳、越、楚統治過,越楚文化交織出現。因此,考古人員初步推測,大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他們之中的一位王侯級人物。
大墓緊鄰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筑衛城遺址,后者的歸屬至今是謎,國字山大墓的出現,為破解筑衛城遺址的奧秘,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樟樹國字山大墓發掘記》第一集,國字山大墓背后的秘密逐漸揭開。
第 二 集
隨著國字山大墓發掘的深入,兵器、青銅器、日常用具等隨葬品相繼被發現。
在大墓南壁的壁龕里,考古隊發現了一種不同于吳、越、楚文化的陶器,這種未知的文化因素讓本就復雜的國字山大墓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在《樟樹國字山大墓發掘記》第二集,主棺開啟,揭開墓主人的神秘面紗。
第 三 集
在《樟樹國字山大墓發掘記》第三集中,新修復好的青銅器里,考古隊又發現了一種來自江淮地區的群舒文化,這座匯集吳、越、楚、群舒、本地文化因素于一身的大墓,為何會呈現出如此復雜多元的文化因素呢?
在2600多件編號的出土文物里,考古人員發現有三支銅戈疑似刻有銘文,其中一支驚現“王”字,掃描、除銹、釋讀;主棺開啟,考古人員逐漸揭開墓主人的神秘面紗,推測大墓主人的身份是越國王室貴族。
國字山墓葬的發掘,是近年來江西地區,東周時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補了江西東周時期考古的空白,為構建和完善本區域兩周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譜系,提供了關鍵性資料。對研究作為“吳頭楚尾”的江西地區東周時期吳越楚關系、政治格局演變,具有重要價值。更是為本區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進程的探索提供了直接證據。
目前,國字山墓葬還有諸多未解之謎還尚待揭秘。考古工作者正在耐心整理、探隱索微,更多埋藏于地下的真相將逐漸被揭開。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