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峭壁變身“仙俠世界”,不到一年已吸引200多萬游客、數十億的網絡流量;幾近消亡的半空心村成為“中國最美鄉村”,10年間千萬游客到這里尋味鄉愁;贛南一小縣山林不砍伐不賣樹,僅靠“賣空氣”也能估價上千萬元……
不負青山,青山不負。有著眾多名山秀水的江西,是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省份。在持續探索“兩山”轉化的創新實踐中,只此青綠間涌現出的大量耳目一新的故事,生動折射著新時代人與綠水青山的相互成就。
民房變民宿,老表變老板
望仙谷,火了?;鸬谩昂芡蝗弧薄?/p>
深夜一點,周邊的村莊依然燈火通明,游客人來人往,過去在上饒市地圖上都難找到名字的小山溝如今變成了“不夜村”,而變化幾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剛剛過去的黃金周,這里每天都有3萬多人涌入,擠滿了外地牌照的車。
“我們工資條上還有偏遠鄉鎮補貼,怎么就火了呢?”上饒廣信區華壇山鎮副鎮長陳文到現在都沒緩過神來,跟記者一口氣說了“五個沒想到”:沒想到這個小地方能有數十億的網絡流量關注;沒想到只用2年時間全鎮民宿就從4家增長到337家;沒想到全鎮旅游綜合收入3年能增長30倍;沒想到小山村里也可以有這么多業態,租漢服的、做燒烤的、搞接送的、開發礦泉水的都來了;沒想到這么多大企業伸出橄欖枝,意向投資數千萬元打造高端民宿的企業就有4家……
不僅基層干部很驚訝,本地老表也很“愕然”。在浙江當快遞小哥的村民姜永榮,去年暑假回村原本打算接小孩去杭州上小學,一回來發現村里居然這么火,幾乎家家都在做民宿。“沒想到家里掙錢比外面更容易,全家一合計,不出去了,就干民宿?!苯衲晟习肽?,他就賺了20多萬元。
做皮鞋的、當保姆的、干小工的、賣小飾品的、開出租車的……近兩年,整個華壇山鎮回來了1000多對在外務工的夫妻,他們紛紛在家當起了民宿老板。
記者采訪看到,以望仙谷景區為中心,沿線五六公里內的許多民房紛紛修葺一新、變身民宿,甚至找裝修公司都要預約排隊。在溫州做小生意的村民項明相,為了趕在今年年底開業,干脆拉上幾個人自己上手做裝修。
這樣的反差變化不僅發生在望仙谷。近年來,類似的網紅山村在江西越來越多,不停地刷新著人們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認識。
——不是傳統名山的山嶺,也能成為令人向往的“新名山”。撫州資溪大覺山,20年前甚至連一個正式名字都沒有的山頭,如今成了全國第一家5A級民營景區。名字看似不起眼的大余丫山,如今成了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心中的“鄉村版迪士尼”……
——區位條件不佳的山村,也能成為“網紅流量場”。曾經連飲用水都要搶、村民爭相逃離的空心村婺源篁嶺,如今成了“中國最美鄉村”,甚至與荷蘭風車村金德代克、法國巴比松村、法國梵高小鎮聯合發起了國際旅游名村村長峰會。
——看似沒有機會的山區,也能成為社會投資的“香餑餑”。鉛山縣一片被廢棄的石灰塘,一個周遭寸草不生的荒山坳,引來江西鑫邦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7億元,其中僅苗木種植就花了2.6億元,從無到有建成了火爆網絡的葛仙村?!斑^去靠山吃山,現在養山富民。”公司文旅事業部總經理陳思俊介紹,葛仙村開業三年來累計接待游客600多萬人,給村民分紅近1000萬元。“來葛仙村過幾天神仙日子”,這句旅游口號越叫越響亮。
人們不禁追問:為什么?憑什么?
創新讓野嶺荒山變“網紅名山”
望仙谷、篁嶺、葛仙山、大覺山、丫山……相比因人文歷史而著稱的井岡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等江西傳統名山,這些新晉“網紅名山”背后有一個共同特征:民營企業和市場之手是主要的推動者。
做美術培訓起家的陳亦飛13年前來望仙谷考察時,這里還只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場。盡管如此,他只用了一分鐘就決定合伙投資做漂流項目,看中的是旅游市場的潛力。但隨后4年,3000多萬元砸下去“鎩羽而歸”,給他上了殘酷一課。
“業內有句行話,旅游項目九死一生。”初創團隊解散、冷靜下來的陳亦飛到全國各地考察,發現90%的旅游創業項目都虧損,只有10%是成功的。有人對此感到灰心,他卻看到了信心?!奥糜瓮顿Y沒有成熟模式,尚不適合大資本,這意味著創業者的空間很大。”
成功的景區都有自己的“核心吸引物”,望仙谷拿什么吸引游客?山巒籠霧間,一棟棟風格各異的木制仿古建筑“掛”在懸崖峭壁上,格外震撼,走進這里的游客仿佛置身仙俠世界。
38間客房,投資2億元。有人質疑,花這么多錢,就這幾間房,猴年馬月才能回本?為了“給游客一個來的理由”,陳亦飛把“寶”押在了懸崖民宿這個核心畫面上。
對在懸崖上建民宿這一“天馬行空”的創意,當地政府在用地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宣傳等方面不遺余力支持?!奥糜伍_發投入大,風險高,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務和引導,讓企業敢于把身家性命押在我們這里,減少后顧之憂,我們一起蹚出新路?!鄙橡埵袕V信區委書記何黨生說。
先賣“照片”、再賣產品、賣文化,6年之后,望仙谷不負眾望、一炮打響,成為現象級爆款。懸崖上的38間客房帶動了周邊1萬多間民宿客房,核心景區的大流量溢出效應加速釋放。
“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痹诮麈脑大驇X景區董事長吳向陽看來,篁嶺的成功同樣在于找到了核心吸引物——曬秋。
篁嶺古村“地無三尺平”,農作物無處晾曬,智慧的先民們便利用自家窗臺、屋頂作曬臺:春曬茶葉、水筍,夏曬茄子、南瓜,秋曬玉米、稻谷、紅辣椒,冬曬香菇和熏臘雞鴨……四季流轉,篁嶺像一個巨大的“調色盤”,跟隨季節變遷著色。
吳向陽與團隊經過反復研討,把根植于篁嶺獨特的“秋曬”鄉俗,提煉為“曬秋”。一字之變,意境大不相同。彼時,互聯網上還無法搜到“曬秋”詞條。果然,一經推出就快速“出圈”。
主打“曬秋”,這是篁嶺邁出第一步的關鍵。但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僅僅“一招鮮”不夠?!懊咳齻€月,篁嶺就會有些新變化?!眳窍蜿栍兄苌畹奈C意識。近年來,花溪水街、農趣運動會、村民T臺秀等各種新業態不斷推出。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趕超潮流,不被同質化的產品淹沒淘汰。
篁嶺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用吳向陽的話說,“三分靠資源、七分靠打造”。那山那嶺那谷依舊,改變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與盤活資源的能力。
作為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江西森林覆蓋率高達63.1%,全省11個地級市都有各自的一派風光,生態資源得天獨厚。隨著越來越多民營企業進入旅游市場開發,江西青山綠水潛藏的無窮價值,正在被“看見”、被開發、受追捧。
江西省委書記尹弘表示,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著力暢通“兩山”轉化通道,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西,奮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
空氣可賣,山水能貸
贛南秋日,草木依舊蔥蘢。
盡管看慣了這樣的景象,如今崇義縣麟潭鄉的林農劉庭勝卻把山林看得更重了——因為這里的好空氣可以“明碼標價”,目前每噸能“賣”出50元的好價錢。
劉庭勝父輩都是靠伐木賣錢,他沒想到現在樹木不砍伐也能產生現金流。
改變,源于一次為綠水青山“定價”的嘗試。前年,森林覆蓋率高達88.3%的崇義縣被確定為江西省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地區之一。
“樹木產生的氧氣可轉換成碳排放指標,并賣給有碳排放需求的工廠企業,去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背缌x縣林業局局長黃學鵬介紹。
崇義縣提交的第一批預售1000噸碳匯以每噸50元的價格在江西省碳中和平臺已完成交易860噸。當地林業專家預估,可進行林業碳匯開發的林地約165萬畝,按80%左右開發面積、每噸交易價50元初步估算,如成功開發和交易,以后每年“賣空氣”都能獲得經濟收入2700萬元。
實際上,在過去的2年里,贛南老區的好空氣已經出現漲價態勢。3年前,當時江西的1噸好空氣預估每噸值35元左右;如今,每噸50元,而且是實實在在的交易價格。
好山好水好空氣價值幾許?過去江西人“說不清”“算不明”,也“用不上”。
近年來,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將土地、林木、水等生態資源“入賬”,摸清家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對生態資源開展“估價”,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與核算地方標準。
有了權威估價,就意味著可以融資變現。
今年年初,新余市仙女湖旅游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憑借仙女湖的“一湖水”,獲得金融機構整體授信19億元,首次貸款1億元。這也是江西省落地的首單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融資產品。
“通過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一汪清水成了金融活水,并且有了保值增值空間?!毙掠嗍姓鹑谵k主任林舒說。
一座山市值20億元、一湖水授信19億元……類似山水“增值”“溢價”的故事正在贛鄱大地不斷上演。今年6月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6850.39億元,同比增長43.89%。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不久前,吉安市永豐縣的“百合大王”鄒聲達與廣東一家公司合作,投資幾千萬元新上百合桃酥、百合蛋黃酥、百合月餅等生產線,讓百合身價上漲幾十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
百合是永豐縣特色農副產品之一,藥食同源,營養豐富,煮食香酥。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永豐百合一度叫好不叫座。
“老百姓有種植百合的傳統,但工藝水平低,銷路沒有打開?!鞭D業軍人鄒聲達頭腦靈活,反其道而行之,一個人就種植了上千畝百合。
他的底氣何在?科技。鄒聲達一方面請來農業科研專家,研發的百合種球脫毒工藝還申請了發明專利,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結果大獲成功,60%以上合作種植戶平均年收入由以前不足1萬元增長到10萬余元。
在全縣,永豐百合種植面積超6000畝,產品走向全國市場。農業農村部新近公布的2023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永豐百合上榜。
江西好山好水,優質生態產品遍布全省。如何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江西涌現出許多新思維。
土特產走出“科技范”——
51歲的定南縣老城鎮水西村劉德文在老家種植了300畝“音樂水稻”,讓水稻24小時聽音樂,種出的大米深受高端客戶青睞,價格比普通大米高10倍。
這樣的新奇做法越來越多。為肉牛做按摩、打造38色油菜花、探索元宇宙農業……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60%,科技成為江西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好物插上“云翅膀”——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90后”黃安,放下沿海百萬年薪的工作,來到九江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為村里蔬菜、芝麻餅等農產品直播帶貨,今年春節短短幾天直播觀看人次就突破80多萬,產品成交量4萬多單。
在互聯網加持下,江西“好物”加速“飛”向全國。今年前5個月,江西通過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平臺網銷近70億元農產品,同比增長48.9%,全省農產品電商活躍店鋪數10184家。
從賣產品到“賣品牌”——
當下,贛南大地橙香彌漫,滿眼皆“橙”,再過些時日就迎來了又一年臍橙采摘季。若要問江西名頭最響亮的農產品是什么,非贛南臍橙莫屬。2022年,贛南臍橙品牌價值686.37億元,位列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水果類第一。
品牌化是農產品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江西持續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創新建立“贛鄱正品”品牌認證體系。修水寧紅茶、贛南茶油、軍山湖大閘蟹……一批江西農產品新勢力加速崛起,越來越多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從“慢生活”到“賣生活”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600多年以前,江西詩人陶淵明寫下這首詩時,一定不會想到,千年后江西式的“慢生活”竟能成為一種新時尚。
位于九嶺山腹地的靖安縣中源鄉,盡管位置偏遠,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每年暑假都涌入近3萬游客,而且一住就是兩三個月。
“往來游戲日當斜,行也清涼,坐也清涼?!敝性脆l最高海拔1794米,森林覆蓋率近90%,夏季平均氣溫約20攝氏度,當地有“身上無棉,莫上中源”的說法。一些客人甚至連續十幾年來此避暑,他們自稱“中源避暑候鳥”。
“涼爽”生態,是自然給予的第一魅力。但只靠“賣涼風”留不住客人。
“只有有溫度的山水才能留住人。” 中源鄉民宿協會會長鐘巍說。政府的錢投向哪里?游客說了算。通過扎實的調研,游客提出什么需求,政府便建設什么。
缺少適老親幼的自然、人文景觀?——中源鄉每500米改造一處景觀,戲水、賞花、聽戲,各取所需;山上行車道太窄?——新建一條車道分流;游步道上缺少休息的地方?——長椅、涼傘添置到位……
“慢”,是一種回歸自然的和諧意境。
“靖安的美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慵懶而周全。這正是家園的樣子,你無論何時去,它都是敞開胸懷歡迎的樣子?!苯魇∽鲄f副主席范曉波感言。
如果說中源鄉發展靠的是“溫差”,那么宜春市袁州區溫湯鎮的“出圈”靠的則是溫泉。
目前溫湯鎮以上海人為主的異鄉人有1萬多戶,他們在這里買房定居,占全鎮總人口近50%。
溫湯,得名于溫泉,也出名于溫泉。幾百年來,這里的溫泉溫度常年保持在68℃-72℃之間。泡溫泉——溫湯鎮最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吸引游客的點。
而鄱陽湖畔的永修縣吳城鎮,則是與“鶴”結緣。
近期,鄱陽湖又迎來候鳥越冬時間。每年全球98%的白鶴跨越萬水千山在此越冬。
追隨白鶴的身影,家住河北石家莊的攝影愛好者章勝珉像往年一樣收拾行囊,準備邀上幾位好友來吳城一起觀賞拍鳥。天高云淡、碧水藍天、鶴鳴聲聲……冬季的吳城在鏡頭里美得讓他心動。
因為白鶴,許多愛鳥人士慕名前來,往往都會住上一段時間。抓住這一契機,當地大力發展觀鳥經濟,一年能吸引游客70多萬人,已帶動全鎮400多戶、1500多人參與餐飲、民宿等業態。
白沙,翠竹,石底江……現代化、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價值早已深入人心,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西省省長葉建春表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護生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做好市場營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