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文化彰顯。在博物館觸摸歷史,到圖書館浸潤書香,在景區體驗多彩非遺,在鄉村品味戲曲魅力……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過去一年,我市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努力提供體系化、多樣化和優質化的文化服務,在新的起點上繼續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書寫文化事業傳承發展的時代篇章。
“余干就是我的家,我為咱家作貢獻?!?023年11月24日下午,隨著鏗鏘的鑼鼓聲,余干縣瑞洪鎮前山村的戲曲表演開場了。旗袍秀、歌曲、舞蹈、現代戲等一系列精彩節目讓村民直呼過癮?!皼]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么精彩的節目,我們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了。”村民江仁興興奮地說。
眼下,“千場戲曲進鄉村活動”正在我市火熱開展。為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戲曲文化,去年10月以來,全市文藝院團和文藝輕騎兵深入鄉村,用傳統戲曲形式演繹新時代故事。67支演出團隊,利用鄉村現有的1900個古戲臺及演出場所,走進673個鄉村進行演出,戲曲種類涵蓋贛劇、越劇、弋陽腔、采茶戲、徽劇、京劇、現代戲等。
過去一年,我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實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搭建文化惠民“大超市”、豐富群眾精神文化“菜籃子”,點亮廣大群眾美好新生活,廣泛開展了“千鄉萬村鬧新年”“文化進萬家”“全民閱讀”“全市廣場舞展演”“四季村晚”“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并依托市、縣、鄉、村四級文化場館深入開展藝術普及,免費提供書法、民樂器演奏、廣場舞、公益講座等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服務等。全市共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5100余場,送戲下鄉2000余場,送電影下鄉4萬余場,服務群眾1200余萬人次。
“我心中的那面中國紅,紅了高高的飛天夢,紅了浩浩的汪洋夢。”2023年12月1日,第十八屆贛浙閩皖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上,鄱陽大鼓表演《心中那一面中國紅》收獲現場陣陣掌聲。節目編導和演員肖婷婷介紹,“這個節目是專門為此次藝術節創作的,在傳統鄱陽大鼓的曲藝形式中加入現代表演手法及音樂創新,把單一的鼓點改為兩個斗鼓,雙人齊打,用創新手法展現傳統藝術?!?br>山東姑娘肖婷婷大學畢業之后來到上饒,在上饒市文化館任舞蹈編導十余年,創作了《三清神韻》《開口就唱共產黨》等一系列表演作品。肖婷婷也一點點愛上了上饒這方山水。為了創作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藝精品,肖婷婷不斷從上饒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位山東姑娘聽到了鄱陽漁鼓,被這種充滿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吸引了?!皾O鼓是漁民們在捕魚的間隙取樂的一種音樂,表現了漁民們歡樂的心情。這和當前群眾熱氣騰騰的文化生活非常契合,適合進行創新編排,創作出有時代特色的文藝作品?!?br>這是我市打造文藝精品的縮影,也是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一個側面。過去一年,在上饒這片文化沃土上,一位位文藝創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現實生活圖景,傳承傳統文化血脈,文藝園地百花齊放。
“創新是引領文藝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從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肖婷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