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菜燒得可好吃了,而且菜品很豐富,有兩葷兩素一湯,能照顧到大家的口味,子女不在家我就來幸福食堂吃飯?!睆V信區旭日街道錦繡社區居民徐某蓉笑容滿面地說。近年來,廣信區積極探索老年人“家門口”就餐的幸福食堂可持續發展模式,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截至目前,該區在城區打造了26個幸福食堂,有效覆蓋了76%的城市社區,日均服務用餐超過750人次。
精準摸排需求。該區通過線上APP問卷、線下家訪及社區座談會等多元化渠道,累計收集了11416名居民的意見建議,為助餐服務的精準布局提供了科學依據。由區民政部門牽頭,綜合考量城鄉布局、人口結構等因素,高標準謀劃建設助餐中心及助餐點,確保服務覆蓋到老年群體集中、需求迫切的社區。
多元籌措資金。
目前,政府已投入建設資金290萬元、運營補貼95萬余元,并協調相關部門為老年助餐服務點水、電、氣費用按政策進行減免。所有助餐點對高齡、特困、殘疾、失獨等特殊老年群體實行階梯型就餐補助,確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普惠+優待”服務。
創新運營模式。該區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整合自有產權社區配套用房等閑置資產,將其改造為助餐場地。
今年,全區打造了9個幸福食堂,并全部投入使用。惟義社區打造了“養老機構+中心廚房+老年助餐”模式,育才社區打造了“公司食堂+老年助餐”模式,信江社區打造了“物業+老年助餐”模式,饒信、春江、梅野、信惠等社區打造了“餐飲企業+老年助餐”模式,不僅滿足了不同社區的需求,更為幸福食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賦能服務。該區積極探索智慧化手段提升老年助餐服務效能,在旭日街道吾悅社區幸福食堂,創新性地引入了“數智化+助餐”模式,深度融合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慢病管理需求,通過AI智能推餐系統提供個性化營養餐服務。該模式還支持卡、碼、臉等多種支付方式,通過智能識別技術實現快速計價與便捷結算,極大提升了用餐效率與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