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山花爛漫,夏有澗水潺潺,秋來瓜果飄香,冬至云霧纏綿……坐落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望仙谷腳下的上饒市廣信區華壇山鎮四季風光旖旎,時時有景,處處入畫。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人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每天奔忙于小橋流水民宿之間,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村莊美了,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如今的好日子真要好好感謝黨的好政策啊!”華壇山鎮車邊村黨支部書記王長棋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上饒市廣信區華壇山鎮秉承“生態大保護、旅游大開發”發展定位,落實區委、區政府“兩片兩帶、一圈一城”城鄉協調發展戰略,圍繞“產業興旺”核心,緊扣“景村融合、農旅互動”發展思路,牢固樹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理念,以實施“景村相映別樣紅”黨建品牌創建行動為抓手,將村莊建設與景點打造同規劃、共發展,繪就了一幅“人在村中、村在畫中”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支部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敝挥屑涌彀l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此,華壇山鎮積極探索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以“支部引領”凝聚發展合力,帶領產業發展與振興,進而推動鎮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該鎮以彭家塢村、振華居委會、車邊村三個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積極實施“支部引領”,制定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和運行規范標準,開設“馬上就辦服務平臺”“新時代大講堂”“智慧黨建體驗館”“人才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板塊,讓黨群服務中心成為黨味濃、服務好、人氣旺的紅色陣地和精神家園;積極響應落實區委、區政府“兩片兩帶、一圈一城”城鄉協調發展戰略,在“支部引領”下,按照串點成線、串線成面、全域打造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打造最秀美鄉村振興示范帶。目前該鎮已建成樟澗民宿、彭家塢農家樂和車邊特色小吃,濃郁的地方特色產業示范帶雛形初顯。該鎮還以支部為基礎,把基層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又把致富帶頭人中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黨員帶領群眾共同發展,黨組織帶領致富帶頭人不斷進步,為黨建促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成立先鋒志愿服務隊,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制定“紅色服務清單”,創建“民生微實事”項目,進一步為黨組織賦能;大力實施農村人才集聚工程,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落實“企業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專技人員下鄉、退役軍人二次建功”等計劃,鼓勵吸引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絕活的企業家、專業人才回鄉創業、建功鄉村、造福村民。該鎮還探索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構建“黨建+旅游+產業+生態+文化”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用黨建鏈引領產業鏈、服務鏈、管理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業態挖掘”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華壇山鎮依托樟澗村毗鄰望仙谷景區的優勢,圍繞本土特色、農墾文化等旅游要素進行深挖發掘,繼續大力開發打造一批特色民宿、農家樂,持續扶持壯大本地竹制品、米酒、蜂蜜、茶葉等特色傳統產業發展。該鎮圍繞樟澗“民宿村”,舉辦篝火晚會、鄉土音樂節、民俗小吃展覽會等特色文化活動,實現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彭家塢村樟澗自然村村民周干華因工作不慎落下殘疾,原來生活壓力很大,家庭年收入不到5萬元,在鎮村黨員干部的幫助下開辦民宿,由于夫婦待人和睦,民宿裝修有特色,吸引不少游客預訂入住,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但仍然有10多萬元的收入。在華壇山鎮像周干華這樣依靠旅游產業走上富裕之路的群眾還有很多。這些產業的強勢崛起,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
該鎮積極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服務跟進機制、教育培訓機制,依托樟澗“鄉村振興學堂”“黨建+好商量”“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系統等平臺,創辦“紅領學堂”,開展政策宣傳、實用技術培訓、文體娛樂、行業主題沙龍等活動,實現信息共享和情感溝通,提高轄區企業、創業黨員群眾對黨支部的認可度;探索資產租賃、股份合作、農旅融合“多元經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迸發活力、平穩發展,預計今年彭家塢村集體經濟可突破160萬元。
“共治共享”繪就美麗鄉村
“我們村現在打造得真的很漂亮,我們老百姓每天像生活在畫卷中。這一切真的要感恩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聽黨話,跟黨走,準沒錯!”彭家塢村黨員姜正艷高興地說。近年來,華壇山鎮積極依靠黨組織力量,大力推行“社會共治”,將一個偏遠的山區鄉鎮成功打造成村美景美的美麗村鎮,獲得了老百姓的稱贊。
該鎮積極完善支部領導、村委負責、黨員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制,通過黨建帶群建,以黨群共治為抓手,分別成立自然村級“黨群理事會”“村民監事會”,協同自然村級黨支部委員會構建起“三會興村”鄉村自治模式。堅持“網格化”管理引領鄉村治理,科學合理劃分網格,以村干部為主,農村黨員、退休干部、鄉賢人士等力量參與,擔任網格信息員,按照“一格一員”的要求,確保全覆蓋,推動黨支部或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成立鄉村振興理事會,發揮理事會“八大員”作用,牽頭帶動群眾不斷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自我管理、自覺維護、長效保潔、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環。
該鎮還以支部堡壘作為塑形的核心,構建“黨小組+黨員+議事會+戶主會”聯動模式,建立一支黨員志愿先鋒隊,根據人居環境整治內容設置黨員網格責任區,清單化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同時,該鎮積極探索“黨建+美麗庭院”建設理念,動員黨員和廣大農村婦女群眾,堅持在“庭院方寸間”深耕細作,以“庭院美”帶動“全域美”;大力整治公共空間,持續發力“四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建設,嚴格管控開山采石,讓環境熏陶人、風景吸引人、風光留住人。
“清廉共守”營造和諧鄉風
該鎮樹立“廉潔文化+旅游”的新發展理念,堅持鎮村一體、點片同創,加快建設一批廉潔文化墻、廉潔文化走廊、廉潔文化廣場、廉潔文化室,形成各具風情的廉潔文化風景線;構建“微觀村務”互動機制,把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作為建設“清廉共守”的基礎工作抓緊抓實,進一步規范和細化公開的程序、內容、形式、場所、時限和監督考核等要素,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建好用好村級“三務”公開信息化平臺,切實規范農村“三資”管理、村級工程、農民建房、農村土地開發復墾及承包經營、村務公開等村級“五件事”,以公開倒逼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構建“1個監管平臺+N項監管制度”的“三資”監管體系,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探索“村官微權”清單監督機制,進一步細化完善村級事務權力運行基礎清單和村級重點事務權力運行流程圖,讓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在陽光下運行,形成為民以實、處事以公、律己以廉的良好社會風尚。
該鎮還積極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厚植紅色底蘊,挖掘全區第一個黨小組——革畈黨小組和華壇山紅色農墾文化,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紅色星期五”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鎮革命老兵李月飛等紅色人物的故事,讓革命的薪火代代相傳。華壇山鎮繁榮興盛鄉風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形成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華壇山鎮在廣信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體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鎮村產業興旺,經濟長足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景村相映別樣紅”的繁榮景象。今日的華壇山鎮,鄉韻萬種風情,鄉景千般變化,鄉魂百魅俱臻,鄉味十里飄香,正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大踏步邁進,努力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宜游和諧美麗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