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漆器始于漢代,明清以后享譽江南,它與景德鎮瓷器、北京景泰藍并列為“中華三寶”。漆器造型典雅大方,質地輕巧,色澤光亮。采用傳統制作工藝,以天然大漆和綿麻布為材料,具有防潮,絕緣,耐酸,防腐蝕,無毒的特點。它以堅固的漆胎、高雅的裝飾、協調的色彩馳名國內外。
鄱陽脫胎漆器的制成要經過造胎、上漆、加金屬金口、彩繪、打磨、退光檢驗等工序。漆器的胎質主要有木胎、夾綻胎、皮胎、籘胎等多種。一件脫胎漆器的完成,必須經過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對于大型器具來說,尤為復雜。
2011年,“漆器髹飾技藝(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