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的江西婺源,白墻黛瓦的徽派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呈現出花海、曬秋等不同景觀。暖陽下,當地新農人們忙碌勁升騰,迎接春節的到來。
河流繞村而過,遠處茶樹層層疊疊,近處一彎如月小島點綴在河道中間……沿著河邊的青石板路走進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村口處,一座環形雕塑內,兩只藍冠、黃喉、黑臉、褐腰的小鳥雕像相依相偎。
“護鳥大使”俞旺金作為義務講解員向游客講解:“這便是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藍冠噪鹛,每年4月到7月來這里安家。它們啼聲清脆悅耳,動作輕盈矯捷,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21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p>
1919年,藍冠噪鹛首次在婺源被發現,但此后不久便銷聲匿跡,直至2000年再次現身。據婺源縣林業局監測,目前藍冠噪鹛野生種群有200余只。
人鳥相依,人鳥相伴。俞旺金和村民們一起呵護共同的家園:組建自愿護鳥隊、定期打撈河中漂浮物、沿著河道巡護……2023年10月,俞旺金被聘為“護鳥大使”,他巡護著腳下的濕地。
“中國最美鄉村”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生態,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
婺源縣龍尾山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龍尾硯產地,龍尾硯因石質堅韌細潤、發墨而不損筆毫,自古以來受到文人墨客的贊譽。在龍尾山下的龍尾村,家家戶戶屋前院后整齊碼放著硯石,不少“硯田農人”刀耕不輟,讓傳統技藝煥發新光彩。
“硯田農人”吳錦華伏案忙著雕刻硯臺?!耙环叫⌒〉某幣_,要經過選料、設計、雕刻、打磨、上光養護、包裝等工序,精雕細琢數天才能完工?!彼f,當下傳統文化熱興起,古老硯臺越來越受熱捧,春節旅游旺季即將到來,他正在提前備貨。
如何讓老手藝吸引更多年輕人?吳錦華制作硯臺茶托、硯臺掛件、硯臺手辦等,不斷“解鎖”硯臺使用新場景。同時,他與上饒師范學院等高校合作,打造課外研學課堂,學生親手制作一方硯臺,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自2016年以來,吳錦華的課堂已吸引上千名學生體驗傳統文化,他也獲評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硯雕)傳承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等稱號。
徽韻鄉愁、小橋流水、耕讀富足……婺源成為無數人的“夢里老家”。
厭倦了城市里的生活,沱川鄉篁村返鄉新農人余紅雨回到老家。最近她和愛人忙著為100多畝生態農田規劃種植,閑暇之余便扎進直播間,推薦她的古宅民宿套餐和農產品。
回鄉前,余紅雨準備把承載鄉愁的古宅整修一下,打造特色民宿。經過鑒定,這棟500余年的古宅已經破敗不堪,屋架傾斜,部分墻體倒塌。“古宅承載著婺源傳統建筑文化,也寄托著我的鄉愁!”經過兩年半的精心打造,古宅修舊如舊,重現古徽州大宅院的典雅。2017年初,余紅雨的民宿“半鄉居”正式開業。
憑借著古村古宅的特色,余紅雨的民宿逐漸小有名氣。愛琢磨的余紅雨又開始嘗試賣鄉味農產品:客戶以每畝1.5萬元認種田地,管家負責打理,全程施有機肥、不打藥,并實時更新農作物生長狀況。余紅雨說:“現在田地大都被認種,一些客戶還帶著孩子一起前來勞動,見證農作物生長,體驗豐收的喜悅?!?/p>
談到未來規劃,余紅雨說:“返鄉的目的既是為了守護鄉愁,也是想更好幫助村民致富,2024年將通過直播幫助更多村民將好產品賣出好價格?!?/p>
婺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健說,新農人的出現為農村注入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未來,婺源將進一步依托新農人,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讓“中國最美鄉村”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