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走進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下鎮鎮加湖村,只見成片的油菜鑲嵌在平坦寬闊的農田之中,與周圍的村莊、公路相映成趣,非常壯觀。
幾個月前,這里還是毛豆的豐收場?!敖陙?,我們村通過‘黨支部+農戶+企業’及‘農作物輪作’等模式,以‘黨建紅’引領‘鄉村富’,促進農業增效、村民增收,全面激活鄉村振興新活力?!鄙橡埵杏裆娇h下鎮鎮加湖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開展“油菜+毛豆”等生態輪作種植模式,充分利用耕地促民增收,是上饒市玉山縣夯實農業基礎、增強發展動力的生動縮影。2023年,玉山縣加快推進水稻育秧中心和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探索設施農業“稻蔬”輪作模式,完成5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實現糧食播種面積52.33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1.41萬噸。
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上饒市玉山縣還大力開展智慧農業試點,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投資230萬元打造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智慧農業“大腦”。
在上饒市玉山縣必姆鎮王宅水庫的綠色高效圈養魚基地,只見200余個圈養桶被規范地嵌入湖水中。隨著基地工作人員將魚食撒進設備,一條條鱸魚從水中跳躍起來,水花四濺;另一邊的工作人員則忙著打撈鱸魚,經過封裝、注氧等系列流程后送給預訂的客戶。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合理利用水資源,在水體總規模3000畝的王宅水庫水產圈養基地中設計建設208套圈養設備,包括養殖系統、增氧系統、集排污系統以及廢棄物處理系統等養殖設備。”基地負責人章毅介紹,圈養系統最大的特點在于綠色、高效,在保障水質優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實現清潔養殖生產。這樣養出來的魚,不僅品質鮮美、無土腥味,利潤更是傳統池塘的2至4倍。
長期以來,玉山縣充分挖掘地方優勢資源,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葛資源綜合利用博士工作站、綠色高效圈養魚博士工作站、農業創新技術博士工作站,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