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古老村落,徽派建筑的雅致風格與絢爛秋色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曬秋”畫卷,與田園景色完美融合,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
婺源縣,這個被譽為“徽文化大觀園”的地方,擁有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30個中國傳統村落,古建筑遍布全縣。近年來,婺源縣依托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全域皆景、村村是景、村景相融”的理念,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性地推出了“景村”黨建品牌,打造出“黨建+全域旅游”的婺源模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在保護古村落和古建筑方面,婺源縣采取了多項創新舉措。他們確立了徽派元素作為鄉村風貌的主色調,通過“?;铡⒏幕?、建徽”三步走戰略,破解了古村落古建筑保護利用的難題。例如,在“改徽”工作中,全縣8145幢非徽派房屋得到了改造提升;在“建徽”工作中,創新實施了前置審批機制,確保新建房屋符合徽派建筑特色。
同時,婺源縣深化“景村”黨建引領模式,構建了縣、鄉、村、組四級管理網絡,縣級干部掛點幫帶傳統村落,縣直單位點對點幫扶,黨員認領包保掛牌保護建筑,形成了共保格局。在文旅融合方面,婺源縣積極探索“非遺+文創”“非遺+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路徑,成功打造了油菜花海、“曬秋”民俗、古宅民宿等多個特色文化符號。
在生態保護方面,婺源縣同樣不遺余力。他們拓寬“兩山”轉化通道,以黨建引領傳統村落保護,設立了多個黨員服務“微崗位”,覆蓋古街古巷、名木古樹和溪流。在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他們修復了生態岸線和裸露濕地,建設了小微濕地,成立了藍冠噪鹛志愿護鳥隊,擦亮了“月亮灣、藍冠噪鹛”兩張生態名片。
此外,婺源縣還通過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傳統村落保護中來。太白鎮曹門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們整合了各類項目資金,新建了多個紅色景點和設施,利用優質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了3A級景區,帶動了農家樂的發展。
在提升全域旅游服務質效方面,婺源縣深入挖掘和利用自然生態、傳統文化等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新業態。他們涌現出了一批如“民宿之鄉”西沖村、“寫生之鄉”理坑村等特色村落,帶動了原住居民和文化創客吃上了“旅游飯”。
婺源縣的篁嶺村更是將“曬秋”景觀延伸為四季曬,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這一獨特的景觀。2023年,篁嶺還入選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最佳旅游鄉村”名單。
為了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縣,婺源縣還深入實施“旅游+”“+旅游”戰略,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他們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新格局;持續發展油菜花、皇菊等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在茶產業發展方面,婺源縣圍繞打造“百億元級茶產業”的遠景目標,積極推進生態茶業價值轉化,加強“婺源綠茶”標準體系和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全力提升全產業鏈整體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總之,婺源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務實行動,正逐步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