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與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聯合揭曉了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的名單,江西省婺源縣等35個地區脫穎而出,成功入選。這些區域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傳承根本”的原則,通過精心規劃保護利用區域,明確了村落的發展定位及時序,有效激發了傳統村落的內部發展活力,實現了資源的規模化與多樣化利用,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探索出了寶貴經驗。
婺源縣在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打造中國最美鄉村,引領綠色崛起”的戰略定位,通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實現了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與活化利用。在適度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既保留了濃郁的鄉愁情懷,又讓當地村民通過旅游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婺源縣尊重村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曬秋”農俗景觀。以篁嶺村為例,這個擁有500多年歷史的村落,通過保護性開發,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還保留了民俗村落的寶貴資源。村民們在屋頂晾曬農作物的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為全國知名的“曬秋”景觀,吸引了大量藝術家和游客前來觀賞。
在保護利用古建筑方面,婺源縣推出了“古宅民宿”這一新的旅游IP,將古村落的韻味與現代旅游需求相結合,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住宿體驗。同時,婺源縣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整合民宿產業資源,推動了民宿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今,婺源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民宿產業集群,成為新的旅游熱點。
此外,婺源縣還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推出了多項研學產品和影視取景地,吸引了大量研學游客、攝影愛好者和寫生人員前來。李坑古村作為其中的代表,以其獨特的徽派建筑和古村落景觀,成為了廣受歡迎的寫生勝地。寫生經濟的發展不僅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繁榮,還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綜上所述,婺源縣在保護利用傳統村落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保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推動了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一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