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東南部,江西宛如一顆鑲嵌在山水之間的璀璨明珠,弋陽腔的高亢激昂、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的精湛絕倫、東河戲的韻味悠長、孟戲的神秘古樸…… 共同編織出一幅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錦繡圖。
這片土地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繁星閃耀,多達 88 項,它們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是促進區域文化交流互鑒、傳頌江西故事的關鍵力量。近些年來,江西全力奮進在非遺保護傳承的征程上,讓古老的非遺在新時代浪潮中重煥生機,使其成為擦亮贛鄱大地 “文旅名片” 的耀眼亮色。
構建全方位守護屏障:“非遺 + 保護” 新模式
江西近年矢志不渝地深耕非遺系統性保護領域,持續為非遺傳承的政策大廈添磚加瓦,精心構筑起一套嚴密且多元的保護體系。上饒市率先發力,出臺《上饒市弋陽腔保護傳承條例》,為弋陽腔這一古老劇種撐起堅實的法律保護傘;瓷都景德鎮也不甘示弱,《“景德鎮制” 陶瓷保護條例》的頒布施行,讓手工制瓷技藝在法治軌道上穩健傳承。
2023 年 7 月,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榮耀晉升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與原有的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婺源)、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并肩而立,至此,江西境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數量獨占鰲頭,位居全國之首。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數據更是令人振奮:2024 年,全省有 24 位非遺匠人榮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公示名單;2 家非遺保護工作單位及 5 位個人榮獲文旅部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稱號;6 名非遺傳承人獲評第一批全國鄉村工匠名師。這些斐然成績,如同熠熠生輝的火種,發揮出強大的典型示范引領效能,點燃了全省非遺保護工作的燎原之火,促使以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為核心,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為依托的保護傳承體系在贛鄱大地初步成型。
文旅融合新篇:“非遺 + 旅游” 開啟魅力之旅
在江西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上,非遺與旅游宛如一對天作之合的伴侶,深度攜手,奏響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激昂樂章,為非遺傳承開辟出一條別開生面的通途,也讓游客的贛鄱之行浸染著馥郁醇厚的 “文化味”。
安遠采茶戲,這顆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熠熠生輝了 400 余載的傳統戲劇明珠,素有 “中國采茶戲藝術之鄉” 美譽的安遠縣,巧借當地豐富的非遺資源優勢,大膽探索 “非遺 + 旅游” 創新模式,讓采茶戲這朵藝術之花在景區絢爛綻放,為旅游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靈魂。
“兩步走來喂是喂,往前走哇呀咦喲……”,在安遠縣東生圍客家博物館正門廣場的舞臺上,伴隨著這清亮悅耳、帶著泥土芬芳的茶腔,一位身著傳統客家服飾的正丑驚艷亮相。他步伐靈動,“矮子步” 輕盈矯健,“單袖筒” 揮舞生風,“扇子花” 開合自如,瞬間將臺下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歡樂與韻味的采茶戲世界,一場精彩絕倫的好戲就此拉開帷幕。
這位正丑的扮演者鐘金財,是安遠縣采茶戲保護傳承中心的骨干演員。在他眼中,“非遺 + 旅游” 無疑為采茶戲的傳承發展指明了新航向?!皶r代在奔騰向前,大眾的審美觀念也日新月異,倘若一味因循守舊,局限于傳統采茶戲的表演模式,必然無法滿足當下人們日益多元的精神訴求。采茶戲若想行穩致遠、發揚光大,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創新。”
據鐘金財介紹,如今的安遠采茶戲早已突破傳統 “兩旦一丑” 三角班的桎梏,蛻變發展為多人歌舞、多劇目融合的嶄新表演形式。每一位踏入安遠的游客,都有機會登上舞臺,親身體驗采茶戲的獨特魅力,變身成為這場文化盛宴中的 “名角”。
截至當下,安遠縣 18 個鄉鎮均建起了采茶文化廣場,151 個行政村紛紛落成采茶戲小舞臺、鄉村傳習所等文化陣地,安遠采茶戲的傳承不僅實現了全域覆蓋,更為當地旅游產業騰飛插上了有力翅膀。
青春力量賦能:“非遺 + 校園” 孕育傳承新苗
為了賦予非遺永恒的生命力,讓古老技藝代代相傳,江西匠心獨運地將非遺傳承融入校園課堂教學主陣地,組織開展余江木雕、弋陽腔、得勝鼓、夏布織造等特色非遺課程,并舉辦豐富多彩的展演活動,使非遺傳承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深度交融。
“天上下雪三分白,日出東方一片鮮紅,七星北斗顛倒掛,燦爛光輝錦繡玲瓏……”,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的校園里,婉轉悠揚、古韻流淌的 “東河戲” 唱腔悠悠回蕩。
“‘東河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我一直心心念念要為它注入新時代活力?!?東河戲傳承人馬玉蘭深情說道。為了讓古老的東河戲走進青少年群體,她耗費半年心血,潛心探尋東河戲與韻律操的契合點,反復斟酌動作與節奏的轉換搭配,精心編排的東河戲韻律操終于成功走進校園,成為每日課間校園里一道亮麗風景線,備受學生喜愛。
“韻律操點燃了孩子們對東河戲的熱情,學校順勢組建了東河戲興趣小組,我有空就會到學校手把手教孩子們唱戲?!?馬玉蘭滿懷期待地表示,在這群孩子當中,或許就隱匿著未來東河戲傳承的希望之星,她衷心祈愿東河戲能在新時代浪潮中綻放青春華彩,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非遺戲劇進校園,僅僅是江西探索非遺與現代教育有機融合的冰山一角。據悉,江西多所院校積極作為,舉辦了多期聚焦剪紙、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曲藝創作與表演、贛劇等非遺項目的研修培訓班。通過開展 “非遺進校園” 文化講座、“非遺正青春 —— 江西省‘小小傳承人’迎新春展演”“非遺青年說” 校園展演展示等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讓萬名高校學子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與蓬勃生機,為江西非遺傳承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助力古老非遺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