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重綻新光彩,這背后是當地對歷史文化的尊崇以及對古建筑不遺余力的守護。蘆溪縣,一座憑借工業 “電瓷” 聲名遠揚的城市,近些年來,政府始終在積極探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綠色轉型路徑,借助鄉村旅游的東風,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在東陽古村,矗立著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它曾是村里規模最大的房屋,可歲月無情,由于長期缺乏修繕,這古老的宅子早已無法滿足居住需求。這座老宅名為 “梁公廳”,據村里的老人回憶,房子的主人期望從這里走出的子孫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所以才取了這個寓意深遠的名字。
經過反復的研討和縝密的論證,村子與引入的改造團隊達成一致,決定以這棟老宅作為古村蛻變新生的突破口。他們計劃對老宅進行復原重建,并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精品民宿業態,將其打造成一個既能供游客參觀游覽,又能讓大家深度體驗的特色文化產品,同時,讓它繼續擔當起古村精神象征的重任。
改造過程中,兩萬多塊老磚歷經 200 多個日日夜夜,在工匠們的精心打磨修復下,通過如繡花般精細的壘砌工藝,改造團隊終于成功重現了古宅昔日的風貌。每一塊磚、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他們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傳承的執著。
“我們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和作品,為鄉村的現狀帶來積極的改變,守護好這里的綠水青山和珍貴的歷史文化。” 改造項目負責人李雅瑩滿懷深情地說道。如今,梁公廳已華麗轉身,成為當地炙手可熱的 “新” 地標,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紛至沓來,參觀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