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新縣委宣傳部攜手縣文聯,組織一批文藝志愿者奔赴三灣鄉汗江村農產品加工基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采風活動。此次活動旨在以文藝為橋梁,深入挖掘農村產業發展背后的動人故事,借助文藝力量拓寬當地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汗江村坐落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這里是著名的 “三灣改編” 發生地,紅色精神在這里世代傳承。同時,作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一部分,汗江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青山環抱、綠水潺潺,生態環境極佳。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讓紅薯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 “明星作物”,也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當文藝志愿者踏入農產品加工基地,一幅熱火朝天卻又秩序井然的生產景象躍入眼簾。工人們全神貫注,熟練地按照生產流程,對紅薯進行清洗、切片、蒸煮、烘干、包裝等一系列操作。文藝志愿者們穿梭于生產線之間,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用手中的相機、筆記本,記錄下工人們辛勤勞作的身影,以及現代農業生產的蓬勃活力。
在生產車間,文藝志愿者們與基地負責人展開了深入交談,詳細了解了 “三灣紅薯干” 從農田到市場的全過程。據悉,“三灣紅薯干” 憑借其純天然、無添加的品質,以及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近年來,汗江村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之路,采用 “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 的發展模式,鼓勵農戶大規模種植紅薯。在種植環節,引入優質紅薯品種,提升產量和品質;在加工環節,引進先進的深加工技術,延長產業鏈;同時,完善倉儲物流體系,為紅薯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通過這些舉措,汗江村的紅薯產業逐步走向品牌化、標準化和規?;?。
這座占地 600 平方米的農產品加工基地,不僅配備了現代化的加工設備,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 15 個就業崗位,其中 6 個崗位由脫貧戶擔任,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據基地負責人介紹:“今年,汗江村的紅薯種植面積突破 200 畝,年產量超過 60 萬斤,平均每畝收益達到 2500 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們加工的紅薯干銷量已達 5 萬斤,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實現銷售額 160 萬元?!?/p>
此次采風活動,讓文藝志愿者們近距離接觸了紅薯干的生產過程,為他們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們紛紛表示,將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把在汗江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傳播出去,助力當地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來自革命老區的甜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