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饒廣信區,隱匿著一座曾經深陷困境的村落 —— 望仙村。往昔歲月里,這里的村民們年復一年,守著人均年收入不足 4000 元的微薄家底,苦苦掙扎在貧困線邊緣。禍不單行,過度的采礦活動如一場肆虐的風暴,無情地席卷了這片土地,使得原本秀美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青山蒙塵,綠水嗚咽。
然而,困境之中孕育著希望的曙光。近些年來,當地政府痛定思痛,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生態修復之路,積極引入文旅企業,為望仙村開啟了一場華麗的蛻變之旅。歷經風雨洗禮,望仙村終于在 2018 年成功脫貧摘帽,一舉甩掉了貧困的 “帽子”,驚艷轉身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
近年來,望仙村搭乘旅游發展的快車,充分借助景區那強大的 “溢出效應”,宛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帶動周邊民宿、農家樂等產業鏈如鏈式反應般蓬勃聯動發展。曾經背井離鄉、四處奔波打工的村民們,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就業,曾經荒蕪的綠水青山,也在這一過程中搖身一變,化作了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初春時節,踏入望仙谷景區,仿若闖入了一幅如夢如幻的山水畫卷。山巒恰似披上了一層薄紗,在朦朧的霧氣中若隱若現;那青磚褐瓦的仿古建筑,錯落有致地佇立在崖壁之上,宛如從歲月深處走來的隱者;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織,歡聲笑語交織成一曲歡快的樂章。其間,不少身著漢服的游客翩然而過,衣袂飄飄,與這古雅清幽的景致相互映襯,宛如穿越時空的古韻圖繪。
望仙村所處之地,海拔頗高,地理位置偏僻,山多田少,生存條件本就嚴苛。曾經,由于花崗巖的無序開采,這片土地的自然生態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滿目瘡痍。為了重塑山鄉新貌,上饒市果斷出擊,關停了村里多達 130 余家的采石場,叫停 200 余條石材加工生產線,以破釜沉舟之勢,探尋綠色發展的嶄新出路。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峽谷漂流、棧道探險、巖鋪民宿等一眾別具特色的景點拔地而起,廣信區精心雕琢,在望仙村里匠心打造出了 “望仙谷” 這座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
當下,望仙村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民宿建設持續升溫,民俗博物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在外務工的游子紛紛回鄉,吃上了 “旅游飯”。去年,望仙村戶均增收達到 5 萬元,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了給游客呈上一場至臻至美的旅游體驗,近年來,廣信區以望仙谷景區為核心引擎,高瞻遠矚,統籌規劃景區周邊鄉鎮協同作戰、相互配合。以景帶村、全域聯動,大刀闊斧地統一實施道路改造、環境整治、污水處理等一系列關鍵舉措,全力發展餐飲、旅游活動、運輸服務等與景區緊密相連的配套產業。
距離景區三公里之遙的樟澗村,別出心裁,摸索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他們精心搭建起游客中心,承擔起大團接待的重任,并且憑借一套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將游客均勻地分派到各家各戶,確保每一個民宿都能賓客盈門,還貼心地幫助老鄉們做好民宿管理經營和建設工作,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華壇山鎮的樟澗村,恰好位于望仙谷景區下游,是游客返程的必經之地。樟澗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區位優勢,與望仙谷景區錯位發展,各展所長。自 2021 年起,村里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對 115 棟民宅展開專業設計改造,精心雕琢,使得每一棟民宅都獨具韻味,形成了 “一院一景” 的精品民宿帶,精準滿足了游客日益多樣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
除了民宿、餐館遍地開花,距離望仙村 8 公里的鄭坊鎮洲村村也不甘示弱,緊跟潮流,大力發展與民宿相關的配套產業。旅游旺季來臨之時,村里的洗滌中心全自動流水線火力全開,每小時要馬不停蹄地處理 100 套客房用品,為旅游服務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
據相關數據顯示,望仙谷景區去年人氣爆棚,接待游客數量高達 310 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一舉突破 5.28 億大關,輻射景區周邊經濟效益達 3 億元,當地群眾受益人數多達 10 萬人。借助景區的 “溢出效應”,目前,望仙鄉、華壇山鎮等鄉鎮周邊的 10 多個村落,民宿數量已飆升至 1100 家,農家樂也有 386 家之多,戶均年收入超 25 萬元,帶動 3800 多人實現本地就業,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