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三月天,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青的絕佳時節。享有 “最美鄉村” 盛譽的江西婺源,此時迎來了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旅游旺季。在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上,油菜花海肆意綻放,金波蕩漾,吸引著無數游客紛至沓來。騎上矯健的汗血馬,感受風的輕撫;住進獨特的懸崖村,體驗別樣的驚險與寧靜;漫步于油菜花海間,沉醉在無邊的金黃之中,這一切都構成了婺源獨特的春日魅力。
在這個人口僅 30 多萬的小縣城里,卻藏著多達 2400 多家民宿,它們如同繁星般點綴在婺源的各個角落,成為游客深入體驗當地風情的溫馨驛站?;厮葜?7 年前,婺源的民宿行業雖已初現蓬勃之勢,但卻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 —— 普遍經營資質不全。彼時,民宿作為新興產業,猶如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監管部門由于缺乏針對性的管理規范,無法依照傳統酒店業的標準為其發放特種行業許可證。
對于民宿主而言,沒有這張許可證,就如同船只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燈塔。一方面,消防、衛生等關鍵條件無法得到官方認證,難以讓游客安心入??;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無法在各大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客源嚴重受限。然而,如果簡單粗暴地對無證民宿采取關停措施,無疑是將一個極具潛力的產業扼殺在搖籃之中。婺源縣公安局副政委江鶴翔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滿是糾結與無奈。擺在眼前的是一道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日益紅火、發展勢頭強勁的民宿產業,它宛如一顆閃耀著希望之光的新星,照亮了婺源旅游經濟的發展之路;另一邊則是因經營不規范而潛藏的諸多風險,如消防安全隱患、衛生標準不達標等,這些問題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更為棘手的是,在全國范圍內,給民宿發放特種行業許可證的案例并不多見,在江西更是尚無先例。
但婺源縣委縣政府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創新精神,決心勇當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公安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深入研究國家和省級政策法規,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找到了政策依據。在 2018 年初,江西省第一張民宿特種行業許可證在婺源誕生。這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許可證,雖然是手寫的,卻如同一顆定心丸,讓民宿主們忐忑不安的心終于落了地。它不僅是對民宿經營合法性的認可,更是為婺源民宿產業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助力民宿產業的發展,解決民宿融資難的問題,婺源縣大膽創新,推出了 “鄉宿貸” 金融產品。該產品由國企背書,為符合條件的民宿提供 50 萬元以下的純信用小額貸款。這一舉措猶如一場及時雨,為眾多民宿主解決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讓他們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民宿的裝修升級、設施完善,提升了民宿的整體品質和競爭力。同時,為了鼓勵民宿提質增效,婺源縣還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對于那些積極裝電梯、布地暖,提升民宿硬件設施水平的民宿,不時發放現金獎勵。這些實實在在的獎勵措施,極大地激發了民宿主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使他們不斷投入資金,提升民宿的品質和服務水平。
政府的大膽作為,讓民宿主們感受到了滿滿的誠意和支持,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底氣和信心。如今,在婺源,民宿主們敢提意見、敢 “抬杠”。婺源縣沱川鄉篁村民宿主余紅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為了保留千年古村的古樸風貌,在修一條石板路時,她向鄉里提出,不能用水泥填補坑洼,而要用鵝卵石。為了這個建議,她與鄉里反復溝通,“磨” 了兩個多月?;剜l創辦民宿 10 年來,她在刷墻壁、改景觀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議。令她欣慰的是,大多數建議都得到了采納。這種良性的互動,不僅讓婺源的民宿產業發展得更加健康有序,也讓古村的文化底蘊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當年率先 “吃螃蟹” 的婺源,如今已成為江西省民宿產業的集聚地,聚集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民宿,帶動了 2 萬多人從業。從最初的艱難探索到如今的蓬勃興盛,婺源的變化生動地詮釋了一個道理:以政府的 “敢為” 作為引領,能夠有效推動企業 “敢投”、群眾 “敢干”,進而在一個小縣城匯聚起強大的發展活力,書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