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含翠,茶園似海,滿目蔥蘢。記者踏入廣信區四十八鎮鄱陽社區那片廣袤的千畝茶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壟壟茶樹,嫩綠的新芽星星點點,肆意舒展。茶農們穿梭其間,手中動作嫻熟,歡聲笑語回蕩在茶園上空,洋溢著對豐收的熱切期盼。與此同時,北山村的田間地頭同樣一片繁忙,茶農與茶企趁著春日大好時光,忙著在茶園開帶挖溝、栽種新茶苗,干勁十足,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
自 2021 年創立以來,鄱陽社區的巖霧茶業基地便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全力推動脫貧攻堅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協同發展之路。目前,基地內水仙、肉桂、黃觀音等知名茶葉品種一應俱全,茁壯成長。種植戶葉文武滿臉笑意,熱情地向記者算起了一筆經濟賬:“今年咱們的巖茶迎來初次豐產,預計能產出成品茶 6000 斤左右。按當前市場每斤 350 元的價格估算,今年收入有望增加 15 萬多元。” 不僅如此,基地還為周邊 120 余位村民創造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村民人均月收入可達 3000 元左右,讓大伙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葉文武還透露,今年基地的擴種計劃正穩步推進,將新增 2800 畝高標準生態茶園,并引入 10 余個來自武夷山的優良品種,立志打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態巖茶基地。為契合產業升級需求,基地還將大力完善生產加工設施,引入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提升茶葉加工工藝水平,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56 歲的采茶師葉長德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往每年 3 月,他都要遠赴武夷山,一待就是小半年。如今,家門口的茶園蓬勃發展,他不用再背井離鄉?!耙郧霸谕獯蚬?,心里總惦記著家里的老人和孩子?,F在在家門口干活,每個月能多掙 2800 多元,日子舒坦多了?!?葉長德笑著說道,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眾多返鄉就業者的心聲。
站在茶山之巔極目遠眺,新開辟的茶園猶如層層綠色的波浪,向遠方綿延。近年來,四十八鎮積極探索特色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將農家樂、采摘體驗、觀光旅游有機結合,持續深入推進 “三產融合” 發展戰略,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四十八鎮黨委書記鄭圣波滿懷信心地表示:“我鎮將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的束縛,以特色產業為著力點,打通‘種植 — 加工 — 文旅 — 電商’全產業鏈。隨著 2800 畝新茶園全面投產,這里將逐步形成一個規??捎^的巖茶產業集群。屆時,返鄉創業的青年們將借助直播設備,通過電商平臺把巖茶銷往全國各地。當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當綠水青山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的,不僅是唇齒間的馥郁茶香,更是萬千農戶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