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國942人入選。其中,我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刻銅)貴溪鏨銅雕刻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俊軍成功入選,成為我市第二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俊軍簡介

黃俊軍,男,江西貴溪人,1968年3月26日出生,大學學歷,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級技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金屬鏨雕國家非遺“貴溪鏨銅雕刻”代表性傳承人、“贛鄱英才”、“贛鄱工匠”、江西省文化名家、江西省輕工業聯合會理事、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學院外聘專業教授、鷹潭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貴溪市人大常委、江西中鼎金屬工藝有限公司總經理。2023年4月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23年9月獲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最受歡迎的十大絕技”、入選中國金匠榜、榮獲“鷹潭市市長質量獎”。黃俊軍同志三十多年專注于金屬鏨雕技藝領域,技藝造詣可代表國家級水平,在技藝傳習和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培養了100多名鏨刻技師,對金屬鏨刻這項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發揮了關鍵作用。
什么是鏨銅雕刻?
鏨銅雕刻也稱銅雕、銅鏨刻,指用鏨刀在銅器物上刻畫,是我國流傳甚早且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技藝。

銅雕工藝非常復雜,工序繁多。利用銅材柔軟和延展的肌理特性,據其紋飾要求選用平面雕刻、鐫刻或鏤刻。銅雕工藝介于平面繪畫與立體雕塑之間,利用平鏨、鐫鏨、圓弧鏨、一字鏨、彎鏨、定型鏨、珠點(魚子紋)鏨、麻點鏨、沖子鏨等各種鏨刀,依靠指法的靈巧運用和腕力的來回運轉,在銅板上輕、重、快、慢的鏨刻出不同風味、紋路細膩的圖案。融合銀鏨刻之精細與鍛銅的大氣為一體,其創造出來的藝術美感及獨特的古典魅力頗受世人青睞。

鏨銅雕刻工藝始源于夏商,興盛于大唐,距今已有近3000多年歷史。所謂的“鏨”,就是利用銅的延展性,實現“以片作圓、小料大做”。完成一件銅鏨刻工藝作品,需要150多種不同的鏨子和勾、落、串、點、臺、壓、采、絲等10多種方法。經過各代藝人們的長期不懈努力,至唐后期,銅鏨刻工藝日趨成熟,制造工藝和裝飾風格都發生了大的飛躍,銅鏨刻工藝品也由最初的常用型過度到實用裝飾并舉的頂峰時代。
“江南第一鏨”——貴溪鏨銅雕刻
貴溪鏨銅雕刻在吸收傳統銅雕技術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挖掘和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鏨雕”技法,既傳承了古典金屬裝飾藝術的時代風格,又體現了當今社會文化的美學追求。

經過貴溪各代匠人們的不懈努力,精湛的銅鏨技藝的結晶盡情發揮在銅器上,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古法造型、精雕細刻、形神兼備、兼收并蓄”的鏨銅雕刻工藝特色,在享受美的藝術中充分彰顯其古色古韻,紋飾清晰、形象傳神、新穎別致集為一體的藝術魅力。

鷹潭貴溪,有著豐富的銅資源,這為貴溪鏨銅雕刻技藝傳承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貴溪鏨銅雕刻工藝受到道文化、象山書院文化的影響,其制作工藝特點鮮明,宗教文化色彩濃厚,作品表現更接近自然古樸,保持著一種原始的隨意性和不可復制性,被民間譽為“江南第一鏨”。

2021年5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貴溪鏨刻銅雕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跟著大師學習“貴溪鏨銅雕刻”
文化惠民、服務共享,鷹潭市文化館推出貴溪鏨銅雕刻精品課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黃俊軍老師的課程學習。


該篇文章來源:鷹潭文旅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