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臨,萬物生長,又到了尋味客家美食,享受舌尖美味的好時節。在江西贛州,不少村民紛紛采摘鮮嫩的艾草,制作清香美味的客家小吃 —— 艾米果。隨著艾草需求的逐漸旺盛,當地的艾葉產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一場春雨過后,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良村鎮的田野上,艾草叢生,青山如黛。當地村民三五成群,來到野外采摘野生艾草。村民們介紹,一年當中,只有清明前的艾草最為鮮嫩,香味最濃,用其制作出來的艾米果味道才最正宗。
艾米果的制作工序相對復雜。首先要將艾葉煮熟煮軟,瀝干水分后打碎成泥,接著與糯米粉等材料混合,經過反復捶打、搓揉,制成面團。之后,包入芝麻花生、蘿卜酸菜、臘肉冬筍等餡料,可以包成餃子狀、圓形或其他形狀,最后放入鍋中蒸熟。就這樣,一鍋熱氣騰騰、鮮香軟糯的客家艾米果就新鮮出爐了。
在贛州市信豐縣大橋鎮,同樣有不少村民和商戶集中制作艾米果,空氣中彌漫著艾草和糯米混合的香氣。此時,艾米果迎來銷售旺季,許多餐廳、小吃店將其作為主打菜品推出,訂單量持續攀升。有商家表示:“現在我們每天能做三四千個,銷往廣東、北京等地。大橋艾米果是我們這邊的特色美食,每年二、三、四月份,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我們一定會把艾米果繼續做下去,越做越好,讓更多人嘗到正宗的大橋艾米果。”
近年來,當地依托區位優勢和特色土壤資源,因地制宜布局艾草產業發展,成功打造艾產業多功能園區,建設了艾面條、艾粉干、艾餃子等多條生產線。目前,可加工食用、日用、康養三大系列 20 多個相關產品,實現了艾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據初步統計,艾產業每年可實現產值 2000 多萬元,帶動 480 多戶農戶年均增收 2 萬元以上,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 10 萬元以上,并帶動周邊剩余勞動力就業。小小的艾草,正散發著巨大的能量,不僅成為人們舌尖上的春日美味,更撬動起一方產業的興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