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上饒市廣信區,望仙鄉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憑借望仙谷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關鍵 “引擎”,巧用 “志愿紅”“協商金”“文化綠”“生態藍” 以及蘊含無限潛力的協同發展之力,匠心勾勒出一條貫穿旅游全程的文明實踐軌跡,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之路,讓這片土地綻放出別樣光彩。
志愿 “紅” 韻,擦亮景區暖心招牌
望仙鄉大膽革新,在景區奏響志愿服務的激昂樂章,組織黨員群眾踴躍投身常態化的 “學雷鋒” 志愿服務浪潮。那一抹抹躍動在景區各個角落的 “志愿紅”,如同溫暖的火種,肩負起秩序維護的重任,確保游客游覽順暢;爭分奪秒清運垃圾,守護景區的潔凈容顏;貼心提供便民服務,讓游客賓至如歸;積極傳播文明理念,讓文明之風吹遍景區。年均超 200 場次的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游客數量突破 10 萬人次。
猶記去年暑期,游客張女士一家突遭變故,家人突發疾病急需返程,緊急時刻,景區民警與志愿者迅速聯動,火速開辟綠色通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 “警民魚水情”,這暖心一幕成為景區最美的風景,也讓 “志愿紅” 成為望仙谷的溫情名片。
“金” 點子協商,激活共富澎湃動能
望仙鄉攜手景區,巧妙撬動 “好商量” 協商議事平臺這一 “杠桿”,撬動基層治理新模式,讓當地群眾從文旅發展的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受益者。經過多輪熱烈的協商議事,望仙鄉民宿協會應運而生,一套完備的民宿產業發展規范也隨之出爐。全鄉 350 余家民宿、2700 余張床位如同一顆顆璀璨明珠,承接了景區三分之一的住宿需求,為游客提供溫馨的休憩之所。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人均年收入如火箭般從 3000 元飆升至萬元以上,望仙村更是實現了從寂寥 “空心村” 到熱鬧 “民宿村” 的驚艷轉身,“好商量” 機制為鄉村共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文化 “綠” 意,厚植旅游精神底蘊
望仙鄉與景區攜手并肩,深入探尋本土文化的富礦,將文明實踐的種子播撒在非遺傳承、民俗活動的沃土里。客家山歌比賽的嘹亮歌聲、傳統婚禮秀的喜慶氛圍、板凳龍表演的熱鬧場景,成為景區的??停B化精彩上演;古法紅糖制作、造紙、布染等體驗工坊開門迎客,讓游客親手觸摸歷史的紋理。還有那懸崖城市書房、家風家訓展覽館等別具一格的文化空間,年均舉辦 150 余場次的文化活動,宛如一場場文化盛宴,讓游客沉浸其中,感受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獨特魅力,極大地豐富了旅游內涵。
安防 “藍” 盾,護航游客安心暢游
面對日均近萬客流的洶涌人潮,望仙鄉文明實踐站聯合公安部門精心構筑起 “步巡 + 車巡 + 視頻監控” 的立體巡控 “堡壘”,重點區域 24 小時專人值守,如同給景區安上了 “千里眼”“順風耳”。與此同時,不斷完善的安全標識系統宛如清晰的導航,文明旅游引導恰似貼心的導游,年均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50 余起,游客滿意度始終穩穩站在 95% 以上,為游客的每一次出行保駕護航。
文明 “融” 合,催化 “兩山” 轉化奇跡
望仙鄉巧借文明實踐之力,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將廢棄礦山點化成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 —— 望仙谷。并且,憑借 “文明實踐 + 生態治理” 的創新模式,充分激發群眾守護生態的熱情,帶動周邊 3 萬余人端上 “旅游飯碗”。如今,景區年接待游客量高歌猛進,突破 300 萬人次大關,旅游綜合收入高達 15 億元,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比翼齊飛,實現了令人矚目的雙贏局面,為鄉村振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