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萍鄉安源,綠意浸染著這片紅色熱土。4 月 20 日,"四張名片" 看萍鄉 —— 全國主流媒體江西行采訪團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在蒼翠林木與工業遺跡的交織中,觸摸歷史脈搏與時代律動的共振。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與工人運動策源地,這里百年前燃起的革命星火,如今正化作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勁動能。
漫步安源旅游景區,青石板路串聯起革命舊址群的厚重記憶。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的滄桑磚墻、工人俱樂部的朱漆大門、消費合作社的古樸柜臺,每一處修繕一新的革命遺跡,都在訴說著崢嶸歲月。2024 年,安源旅游景區接待游客量突破 355 萬人次,昔日的工運搖籃已蝶變為享譽全國的紅色旅游地標。
紅色基因激活文旅新生態
安源區以 "保護、數字、融合" 三位一體戰略激活紅色資源:完成 5 處核心遺址修繕,打造 10 個文旅精品項目;創新運用 AR、VR 技術,讓歷史文物 "活" 起來。夜幕降臨時分,勝利廣場上演的大型光影秀《風起安源》,通過 "江南煤都"" 工運搖籃 " 等五個篇章,將百年歷史濃縮成震撼的視聽盛宴。
依托紅色資源優勢,安源區探索 "紅色 +" 發展模式。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年接待游客超萬人次,帶動周邊鄉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張家灣村通過建設革命先輩陳列館、修繕故居遺址,打造紅色美麗家園,隨著中環東路的開通,2024 年接待游客近 2 萬人次。數據顯示,2024 年節假日期間,安源景區游客量達 355.75 萬人次,旅游收入 28.45 億元,同比增幅均超 20%。
紅色精神賦能產業新發展
在安源煤礦,全國勞模張來清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作為采二區副區長,他保持著全礦勞動工效、出勤工時、工資收入、安全質量四項第一的紀錄,其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產出 21 項科技成果,年創效益超千萬元。這座百年老礦通過三次精煤加工系統改造,將精煤回收率從 20% 提升至 41%,在科技創新中煥發新生。
面對資源轉型挑戰,安源區以 "二次創業" 的勇氣布局新興產業。伯樂智能裝備產業園內,自主研發的高精密注塑機搭載中心鎖模技術,鎖模力運用率達 100%,每年節省 1%-5% 原材料,產品遠銷 70 余國。從智能家居到高端裝備制造,安源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出 "安心辦" 服務品牌、"親清日" 政企交流等創新舉措,2023-2024 年累計引進重大項目 20 余個,培育億元企業 30 余家,規上工業營收突破 120 億元。
總平巷前,運煤小礦車緩緩駛入礦道,與遠處高速公路上疾馳的車流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座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城市,正以傳承為根、創新為翼,在守護歷史底蘊的同時,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