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從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種蜘蛛新物種——藍冠短尖蛛。
近日,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邀請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對自然保護區內蜘蛛物種多樣性進行初步調查,發現了上述蜘蛛新種。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期刊《生物多樣性數據雜志》(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上發表。
藍冠短尖蛛,隸屬刺足蛛科短尖蛛屬,體長約2.8毫米,腹部背面具有明顯斑紋,雌性生殖器結構(如交媾孔間距、大小和受精管長度)顯著區別于同屬其他物種。研究團隊通過形態學技術,確認該物種為此前未發現的新物種。
據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楊軍及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介紹,蜘蛛新物種以“藍冠”命名,源自該保護區內極度瀕危鳥類藍冠噪鹛,以瀕危物種命名蜘蛛新物種,體現了生態關聯,呼吁公眾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隨著蜘蛛新種的發現,世界短尖蛛屬有效種數量增至12種。”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劉科科介紹,藍冠短尖蛛是短尖蛛屬在中國中部省份江西的第6個物種,其發現進一步印證江西丘陵地帶可能是該屬的多樣性演化中心。
劉科科認為,短尖蛛屬“一山一種”的微域分布模式不僅揭示蜘蛛對復雜地形的適應性分化,還暗示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能蘊藏著獨特的生態關聯。例如,豐富的蜘蛛資源或為食蛛鳥類(如白頰噪鹛、大山雀、紅脅藍尾鴝等)提供了穩定的食物基礎。
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以森林鳥類及其棲息地為核心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全球極危物種藍冠噪鹛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環境。